“伏”者,匿藏也,“伏邪”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其概念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苛*”之说,意指*气严重剧烈的病邪。“伏*”即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复加内外多种致病因子的侵袭而酿成,其既可因多种病邪蕴酿形成,也可为特异性的致病因子伤人为病,传统多用于温热病范围,现在被广泛的运用在内伤杂病的辨证治疗之中。
一、病因病机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中医学的“阴阳*”、“蝶疮流注”、“温*发斑”等范畴,祖国医学中无“狼疮性肾炎”一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虚劳”、“水肿”及“腰痛”等病证可做为狼疮性肾炎的辨证治疗参考。本病多由素体禀赋不足、胎中遗传或后天失于调养,导致正气不足,气阴两虚,复受日光暴晒或感六淫邪气,*邪外侵,内外合邪,“*”邪内伏于肾,特别是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更可认为是中医所说的“内伏之*”,故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邪*内伏”,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且其病程长、难控制、易反复、预后差的临床特点正符合伏*的凶猛、顽固、难治、固结、杂乱的症候特点。
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1、辨病治疗狼疮肾炎的发病一责之先天肾气不足,二责之*邪内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钱乙的六味地*丸补肾精而不滋腻,可谓平补平泻,切合本病的基本病机;而气机升降失常,三焦壅塞,气化失其场所,故人体湿浊、瘀血、痰水羁留体内,形成病理产物,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之升降散有调畅三焦气机、疏风除湿、化痰散瘀、宣散郁火之功,正蕴治疗“伏*”之法,故可以六味地*汤合升降散作为治疗狼疮肾炎的基础辨病方。
此外,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对狼疮肾炎有明确疗效。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副作用不耐受、长期中西结合治疗病情不缓解或病情严重的活动期狼疮肾炎的中药方中可加雷公藤15g~20g。本药须先煎40min~1h,以缓解其*性,并配生甘草以解药*。
2、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身是一种病情复杂而严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亦多种多样。故临床须必须灵活变通,随证施治,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分型论治:*热炽盛而兼见壮热、斑疹、关节疼痛、神昏谵语,舌质红,苔*,脉数或滑数者,当合以犀角地*汤以清热解*,活血化瘀;阴虚内热而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口干,或伴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当易六味地*汤为知柏地*汤,并合以青蒿鳖甲汤、二至丸以滋阴补肾,养阴透邪;脾肾阳虚而见颜面或四肢水肿,胸腹胀满,形寒肢冷,恶心纳呆,小便短少者,当合以真武汤及五苓散以温阳健脾,健脾祛湿;气阴两虚而见长期低热,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心悸,气短,经常恶风,自汗者,当合以生脉散及玉屏风散以益气养阴;肾虚不固,精微下漏而见大量蛋白尿,久治不消者可合以五子衍宗丸及水陆二仙丹以补肾固精。
在狼疮诊治过程中,上述证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因果、互相夹杂,临床应用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应审证求因,灵活掌握。
编辑:侯鸿宇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