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如何治疗红斑狼疮
狼疮一词来自拉丁语,含意是在患者颧部或相关区域皮肤出现顽固难治和具有破坏性的损害,造成毁容使面容变形,好象狡猾的狼。
直到19世纪中期,有一个叫卡森拉夫的医生才正式使用“红斑狼疮”这一术语,实际上指的是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盘状红斑狼疮,现代医学叫做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多见于20~40岁左右的女性,男女之比约1:3,它主要好发于面部,尤以两颊、鼻部为著,其次为头项、两耳、眼睑、额角,亦可发于手背、指侧、唇红部、肩胛部等处。初为针尖至*豆大小或更大微高起的鲜红或桃红色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皮损周围有色素沉着,伴毛细血管扩张。除鳞屑红斑外,常在红斑基础上出现萎缩、瘢痕、色素改变,使面容毁坏,顽固难治,甚至可发生糜烂、溃疡。像狼咬的一般。故有其名。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红斑狼疮的认识逐步增加,人们又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命名。除皮肤损害外,重点具有各种内脏损害,包括肺、脑、心、肝、肾等。起病比较骤急,病情容易多发,发作比较凶险,犹如狡猾的狼,出没无常。
病发过程中或日光曝晒后可有轻度瘙痒感,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此称之为播散性盘状红蝴蝶疮。本病呈慢性经过,患部对日光敏感,春夏加重,入冬减轻,约有1%~5%可转变为继发皮肤癌变。
1、避免日光曝晒,夏日应特别重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也可外搽避光药物。
2、避免感冒、受凉,严冬季节对暴露部位应适当予以保护,如戴手套、穿厚袜及戴口罩等。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易于诱发本病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及避孕药等应避免使用,皮损处忌涂有刺激性的外用药。
4、忌食酒类等刺激性食品,有水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取,注意加强饮食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5、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避免劳累,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从中医角度来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1、血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系统受到累及时,一般可伴有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个别的患者伴有缺铁性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中医角度脾肾造血功能虚损。
2、尿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当出现肾脏受累时,患者大多伴有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中医角度肾气亏虚。
3、心电图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般伴有心肌病变、肺动脉高压病变,当心包炎或电解质失调时,心电图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中医角度心脏心气或心阴不足。
4、放射线检查:x线可检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肺部感染,肺出血,关节炎等疾病;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则对神经系统、心、肺、腹部、盆腔和脊柱关节处的病变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5、超声波检查:超声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浆膜炎、心肌炎、脾、淋巴结肿大,胆囊、肾脏、子宫、前列腺病变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进行血管炎的检查。
以上用中医的观点来看就是五脏六腑是本,红斑狼疮是标!西医是反着看的,把红斑狼疮看着是本,五脏六腑的问题看着是标!
6、自身抗体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抗组蛋白抗体、抗u抗体等等特异性。
用中医的观点来看就是:各种抗体西医认为是病理表现,是治病因素,抗炎杀菌的手段消除它成为第一要务;而中医认为是出现外邪或者体内环境改变后,激发出生命里的抗体来对付外邪,表现为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它是疾病产生的结果;西医倒果为因,中医求本辩真!
1、激素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连续应用,激素的副作用逐渐显露,如胃出血、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继发感染、肥胖等。
2、血浆交换疗法:是较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去除病人血浆,达到去除血浆中所含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等,然后再输入正常血浆。这种方法指标不治本,为中医所唾弃;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热*说、风热*瘀说、风寒湿说、内伤致病论、禀赋说、七情说、内外合邪论等等,从中医而论,大的划分就分为虚实二个方面:
一、外感实证:
*热内炽
本病90%的患者伴有发热,此系邪热嚣张之势。*热锢结于营血,故外见红斑,内有发热,甚者邪蒙清窍,昏谵抽搐,故中医有“温*发斑”,“热*发斑”等名称。临床在急性期也以*热炽盛型为多。究其*热由来,有外感与内生之别。外感热*大多与曝晒日光有关,也有因感受风湿,蕴阻肌肤,留而不去,久则化为热*。内生热*常由阴虚不能制火,以致邪火内生,于是阴津日亏,阳*日盛,形成恶性循环。
面部蝶形红斑,色鲜艳,皮肤紫斑,关节肌肉疼痛,伴高热,烦躁口渴,抽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腻,脉洪数或细数。治疗以清热凉血、化斑解*为主,方药以犀角地*汤合*连解*汤加减。水牛角粉、生地、丹皮、芍药、*连、*芩、*柏、栀子、玄参、竹叶、金银花等。
二、本虚标实证:
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肾与本病有至为重要的关系。肾主骨,红斑狼疮病关节痛,骨坏死者有之;掉头发者有之;肾主生殖,本病月经紊乱,闭经者有之;肾主水,本病水肿,肾功能衰竭者有之;其他症如耳鸣失聪,腰膝酸软,头发稀疏等皆与肾有关连。与祖国医学中的肾,无论从病理解剖方面或在病理生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病经肾活检有肾损害者占80%~90%,尸检发现率几乎达%。
除肾脏以外,心、肺、肝、脾四脏在本病过程中均可发生病损,故临床上有“肺部病变”、“肝脏损害”、“狼疮性肾炎”、“脑型红斑狼疮”、“从心论治”等报告,究其病变之由,可因邪热灼伤,阴病及阳,或过服苦寒剂所致,红斑性狼疮归属“虚劳”之证。在“虚劳”的基础上感受外邪!
1、阴虚火旺证
先天不足,肾阴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在此基础上热(火)*蕴于血分,瘀热互结,渐至阴阳失调、五脏俱损。理由如下: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腰膝酸痛、劳累加重;腰为肾之府,肝肾精血不足,无以荣养,故腰膝酸软;中医认为:遇劳病作者多属虚证。
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中医多责之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泻火。
脱发:肾者、其华在发,肾虚则发不荣矣。虽发为血之余,然精血互生,肾精亏虚、阴血不足故发枯易落。
水肿、蛋白血尿:肾为水脏,,司开合,故有肾为水之主之说。患者之足跗肿胀,多由肾阴亏虚、阴损及阳、蒸化无权、水湿乃成;病之成由乎肾阳。
头面上火、潮红、头痛、眩晕,患者多有血压高、出现头痛或眩晕,多属肝阳夹湿*上犯。肾属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木失于柔顺条达,导致肝阳上亢。
女子闭经,冲任阴血枯痿因此,闭经亦与肾阴不足有密切关系。
其他:病之本斑疹暗红,关节痛,足跟痛,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性低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疲乏无力,自汗盗汗,面浮红,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方药选用六味地*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加减。熟地、炒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柏、知母、龟板、银柴胡、鳖甲、炙甘草、秦艽、青蒿、地骨皮等。
早期用滋阴泻火药、后期用阴阳双补、温补肾阳为主;
据笔者观察,西医治疗到后面身体越来越亏虚,呈现阴阳二虚状态,药物影响也是决定性因素,患者大多接受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激素可导致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失调,进一步表现出肾阳虚症状。
2、脾肾阳虚证
眼睑、下肢浮肿,胸胁胀满,尿少或尿闭,面色无华,肢冷,口干不渴,舌淡胖,苔少,脉沉细。治疗以温肾助阳、健脾利水为主,方药以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芍药、白术、生姜等。
3、脾虚肝旺证
皮肤紫斑,胸胁胀满,腹胀纳呆,头昏头痛,耳鸣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弦。治疗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主,方药选用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丹皮、栀子、当归、芍药、柴胡、薄荷、生姜等。
4、气滞血瘀证
瘀血与疾病的关系,古代医家已有所认识。脉络痹阻是瘀血的重要病理环节。本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则影响血液运行而见瘀血,古中医认为:“痹久必有瘀血”“瘀血致痹”。本病具有一系列血瘀见证,从临床而论,患者舌质紫、疼痛部位固定,有病理性块状物(肝脾肿大等),泛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紫绀、内出血、妇女经色紫暗、闭经、红斑暗滞,伴倦怠乏力,舌黯红,苔白或光面舌,脉沉细涩均是血瘀的象征;
从血液理化特性测定,如红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反映血流的聚集性、粘滞性、浓厚性和凝固性;从微循环检查,微血流及微血管周围变化均提示有微循环障碍。血瘀常可导致气滞,尤其是肝脏损害者,故临床也有见气滞血瘀证候者,以血瘀为主划分为热性血瘀、寒性血瘀二类。反应是脏腑功能的下降而出现的气血失调,归于虚症。
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方药以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白芍、赤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桔梗、川芎、牛膝、炙甘草、生姜等。
痹证夹瘀的原因有很多,如寒邪侵犯经脉,使经脉收引,血液运行迟缓,而导致血瘀;热邪循经入血,热盛则伤津耗液,使血液黏稠凝滞,瘀阻经脉;久病耗伤正气,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经脉失温,血行滞涩,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瘀血既是本病的病理过程中的产物,瘀血的形成又可加重各种证候。
综合上面分析,红斑狼疮的治疗已经不再盯着表症了,而是治疗身体的整体问题了,所用的思路能够用到滋阴补肾法,有的用活血化瘀法,有的用解*清热法,有的用祛风除痹法、还要考虑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风湿热痹等。反映了本病证型的多变性。
按照以上标准的症型套用,在临床中套不上,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不同患者发病原因、疾病表现各异,专主外感或专主内伤,皆难以圆满解释本病病因,交给中医治疗时,大多已经转化为综合型症型,因此,我们倾向于内外合邪论,先天禀赋不足是其根本之因。在此基础上,加以饮食劳倦、七情困扰、后天失调,复因外感六淫、疫*,导致发病。先天不足是内因,决定了易患狼疮的倾向,为本;其它都是诱发因素,为标。
治疗思路更是要辩查虚实和千变万化之道,在疏肝、补气、滋阴、清热、解*、止痒、祛风、祛湿、回阳、温肾、活血、通络诸方面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方法照顾面广,审查精细,是对中医师的考量!
西医对本病的记载不过一百余年,而我国早在《*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中即有相似病证的记载。中医多将本病归属于阴阳*、温*发斑等范畴,古代医籍中对本病的记载较多,但又较为分散,因此有必要将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同时与现代文献进行比较,以期拓展临床治疗思路,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
根据文献统计,古代多张方子总结出组方的高频药物类别及规律如下:
根据频率使用高低排序如下:
第一大类:解表药:防风、羌活、麻*、桂枝、白芷;
第二大类:补益药:甘草、人参、当归、麦冬、白术、*芪;
第三大类:清热药:*芩、犀角、栀子、赤芍、石膏、*连、玄参;
第四大类:祛风湿药:川乌、独活、威灵仙;
其他依次是熄风止痉药、活血药、温里药、理气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
近代组方的高频药物类别及规律如下:
根据频率使用高低排序如下:
第一大类:清热药:玄参、水牛角、紫草、知母、青蒿、银花、*芩、生石膏、连翘、沙参、鳖甲、白芍、生地、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柏、*连;
第二大类:补益药:*芪、白术、甘草、当归、山药、女贞子、麦冬、熟地、*参、旱莲草、枸杞、淫羊藿、菟丝子、石斛、*精;
第三大类:活血药:丹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
四大类:利水滲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
其他依次是怯风湿药、解表药、收敛药、理气药、熄风止痉药、温里药、化痰药、止血药;
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之处:
1、古代治疗SLE的方法以怯风、清热、补益为主,辅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虚弱,气血亏虚,感受外邪,其中外邪以热邪、风邪为主;而感受湿邪、瘀血阻滞、化生内风。
2、现代治疗SLE的方法以清热、补益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祛风湿。因此,可以推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内因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外因感受热邪,邪热壅盛,内多兼有瘀血、水湿、风邪。
补益药古代文献中以补气药为主,而现代文献中则更强调阴虚,补阴药的频率之和大大高于其他补益药,这是跟现代人阴虚火旺体质是相符合的;因此,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对本病的认识都是本虚标实,而现代又更进一步将之明确为外感热*为标,内有阴虚为本,因此,这可以作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解表
古代及现代对本病病邪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即本病还同时存在风邪、水湿之邪及瘀血等多种致病邪气。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脉证治》云:“阳*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其认为面部红斑为阴阳*邪作乱。《景岳全书》云:“斑疹之*,皆出于火;凡此之类,皆属邪热,治之之法,惟辛凉解利而己"。所以从红斑的角度出发,热*可作为SLE强有力的病因。
综上所述,对古代及现代文献的整理,我们可以认为中医SLE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即阴虚为本,热*为标,同时还兼夹瘀血水湿、风邪,而其基本治疗思路为:滋阴与清热解*为基本法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灵活使用活血怯瘀、利水渗湿、怯风温阳等法,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再根据中医师个人对解表类中药的熟练程度合理运用。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