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人们对于尿*症的恐惧就已经深入骨髓了。目前,我国大约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肾脏病,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担忧的数据。如果不及时干预,这些人都将走向尿*症。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30多年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种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这一结果令人震惊,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上海交通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简桂花表示,慢性肾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患了慢性肾病如不早期防治,病情将逐渐进展,直至发展到尿*症;不仅损害患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将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将极大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有调查显示,大约20%~30%的肾病患者由于对肾病防治知识缺乏,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肾功能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早期防治率低已经带来严重后果,有的患者不得不通过腹痛、血透来维持生命,或者迫切等待肾移植来挽救生命。在这场等待中,不仅要承受躯体上极大的痛苦,还要经历精神上反复的煎熬。
但是简主任同时也指出,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以显著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透析治疗人群的规模,并为家庭、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
定期筛查,千万别错过
很多肾病患者之所以没有早期采取防治措施,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往往没有不适症状,容易被忽视,容易漏诊。简主任介绍说,大多数慢性肾病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因此,定期体检、早期化验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1.坚持定期筛查。要想做到早期检查,关键就是要坚持每年定期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及B超等。
2.有家族史者早期筛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慢性肾病的直系亲属,更要重视早期筛查,对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意义非凡。
3.慢性病患者加强复查。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等,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两次或两次以上(根据病情),特别要重视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4.孕前筛查肾病。对于孕前妇女需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否则盲目怀孕,原有潜在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5.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如果已经有某些症状,医院做较全面的检查。
不要小看这些“看似无用”的简单检查,它们可能在无意之中发现你的肾脏问题,提醒你尽快防治。定期筛查,千万别错过!简主任表示,只有做到早期筛查防治,才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病的患病率。
高危人群,预防需“加餐”
简主任指出,对于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即一级预防)。除了上述常规的筛查之外,还需要增加下面这些防治措施:
1.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3.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防治肾病,还需改变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慢性肾病也不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直接诱发肾病,还可能通过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其他慢性疾病来间接导致肾病。所以,在防治肾病的过程中,改变生活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措施。
简主任认为,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治肾病,需要做到以下七点:
1.饮食宜清淡,养成低盐饮食的习惯。
2.平衡膳食。过量动物蛋白质,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有效控制体重。
5.避免感冒。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
6.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破坏。
二级预防,强调“早期”、“有效”
肾病早期可能只是单纯地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有些患者发现之后认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就不以为意,对预防和治疗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也有些患者得知自己患了肾病,就紧张焦虑,生怕哪天就变成了尿*症。
慢性肾病必须进行早期防治,简主任介绍说,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肾脏(即二级预防)。
在二级预防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尿蛋白越多,对肾脏的损伤越大,控制蛋白尿尤其关键。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狼疮性肾炎;
②体内血容量不足,如低血压、脱水、休克等;
③组织创伤或大出血;
④严重感染;
⑤肾*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
⑥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
⑦泌尿道梗阻;
⑧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如严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等;
⑨严重营养不良等。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纠正肾性贫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酸中*等代谢异常。
定期随访,保证疗效的关键
一些慢性肾病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误认为病已“痊愈”,或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药,忽视了维持期治疗随访的重要性。殊不知,人体感觉的异常往往要比尿液及血液化验指标的变化晚数月至数年。实际上,此时病情仍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再次感觉不适去就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每—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简主任强调说,长期随访、依从性是保证慢性肾病疗效的关键。只有做到早期防治,才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对已有慢性肾病的患者来说,才可能显著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小透析治疗人群的规模,并为家庭、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预防肾病,还要不断提高民众的知晓率。管理肾病,医患合作是非常重要,慢性肾病的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
特别链接
警惕肾病常见预警信号——血尿
血尿是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肾病的早期表现或者说首发症状就是血尿。然而,出现血尿也不一定就是得了肾病。
据简主任介绍,正常人的尿中一般没有红细胞,或有少量红细胞。血尿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血尿的判断根据尿沉渣红细胞定量,如果尿中每高倍视野有3个以上的红细胞,就叫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信号。
血尿分两种情况:肉眼血尿,指可看到尿的颜色是红色,洗肉水样色;镜下血尿,尿的颜色正常,外观无异常。但显微镜下尿中发现有红细胞或隐血,一般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
简主任指出,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尿路感染: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主述,特别是出血性膀胱炎,还可能同时有肉眼血尿。
2.泌尿道结石:有腹痛,肉眼或镜下血尿。
3.泌尿道结核:可能有结核病史,明显的膀胱刺激症,肉眼或镜下血尿。
4.原发性肾脏病变:如IgA肾炎等。
5.高血压:未控制好的高血压,会出现镜下血尿。
6.糖尿病:血糖没有控制或糖尿病十年以上已引起肾脏损害。
7.其他:此外还有尿路狭窄、药物、外伤、风湿病、全身出血性病变等等。特别是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要当心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由于血尿的病因复杂,在临床上确诊较为困难,定期复查尤其重要。
另外,血尿还分为真性血尿和假性血尿,有些人在服用利福平、氨基比林、酚红、苯妥英钠药物后,或进食含色素食品如甜菜、番茄、辣椒,均可使尿液呈红色,血便和月经血污染也可以出现尿色发红,但尿常规检查是正常。临床上称为假性血尿。但如果尿多次检查超过正常,应引起重视,坚持定期随访,及早发现病因,及早治疗。
专家简介
简桂花上海交通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全国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肾病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兼秘书、上海市肾病临床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及慢病管理,难治性尿路感染的诊治,根据病情制定较完善的个体化治疗及随访方案。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