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传染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娄绍昆四个角度解读桂枝汤名家大汇总
TUhjnbcbe - 2021/4/8 14:33:00

桂枝汤的构成及应用

作者/娄绍昆

从药物的角度解构桂枝汤

桂枝汤一共五味药,仔细研究,在仲景方中可以拆解成三个方剂,并有着不同的适应症。

1.桂枝甘草剂作用:心悸、有汗、头痛。

2.芍药甘草剂作用:腹痛、脚痛、头痛。

3.生姜大枣剂作用:可与任何药物配合使用。

如果一个病人,同时拥有心悸、汗出、头痛、腹痛,那就是同时存在两个方剂的适应症,就给予桂枝、芍药、甘草治疗,再加上生姜、大枣顾护胃气,治疗后效果良好。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后,确定下来,这就变成了一个大方群。

此后,再把这个方群,慢慢使用到其他的情况中去。

比如一个病人同时存在有汗、头痛、发热、怕冷、怕风等症状,使用此方群后发现效果也非常好。同时发现,经过临床很多人次反反复复的实践后,疗效也很稳定,那么,这个方群就多了三个发热、怕冷、怕风的适应症。

如此这般,慢慢在临床中扩大适应症,桂枝汤这一方剂的组成、适应症等等要素就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

通过对桂枝汤药物的拆分、对其中药剂证的理解,对于理解桂枝汤的应用有非常具体的意义。

从桂枝汤适应症出发

桂枝汤的适应症,综合起来有五大方面:

1.体力弱、体型瘦、大多数人小时候多病,有发烧、淋巴结肿大等疾病。

2.怕风、怕冷、汗出。

3.腹直肌紧张。

4.在急性病、感染性疾病中,除怕冷、汗出之外还有发热的症状。

5.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可以没有发热。

应用桂枝汤的两个困惑

1.不敢用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这是对外感病的分类不当造成的。现在常规外感病的分类为:外感风热和外感风寒。对外感风寒的脉象定为浮紧或浮缓,而对外感风热定为脉数。

但是现实情况是,所有外感的病人,如果体温高的话,脉都会数,不论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也就是说外感风寒的脉象也会在浮紧或浮缓的基础上有数脉。有数脉,就机械使用辛凉解表的银翘散,桑菊饮等,而不用辛温解表剂。这就导致麻*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就很少使用。所以,桂枝汤治疗外感热病这个途径,就给挡住了。

2.桂枝汤很少有人应用在杂病的治疗中。因为杂病(比如皮肤病、关节痛、植物神经紊乱)出现汗多、头痛,大多是没有外感症状的。因为局限于书本上说桂枝汤只能应用于外感病的情况,而这些疾病没有发热等外感症状,所以就不敢使用。

简言之,一个是不清楚、不知道桂枝汤可以用于发热脉数;一个是因为不能掌握桂枝汤应用的特异性症状。发热,如果出现在外感病当中,桂枝汤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不是外感疾病要使用桂枝汤,是可以没有发热这个症状的。但是现行的桂枝汤适应症,却一定要把发热放进去。所以,碰到一个杂病病人,其实是桂枝汤证,但是由于局限于没有发热的这个症状,就也不敢用了。

在外感的时候有发烧,用桂枝汤;在杂病的时候可以没有发烧,也可以用桂枝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清楚这个,桂枝汤这个最好的方用不起来,非常可惜。

关于有汗、无汗用桂枝汤的问题

在临床当中的虚弱性病人,有怕风、怕冷但是没有汗,是不是可以用桂枝汤呢?

其实也是可以用的!

这个病人怕冷、怕风,体质虚弱,即使没有汗出,也可以通过脉象去鉴别,是否可以使用桂枝汤。如果这个脉象是浮缓的,就是比较松弛的,可以用桂枝汤。

假如这个病人体质非常好,脉象又比较浮紧,没有汗,我们就不能用桂枝汤,应该用麻*汤。

桂枝汤的常规状态是有汗的,但是任何事情有常规也有特殊,有常有变嘛。所以有些情况下,病人体质比较虚弱,没有汗但是怕风、怕冷、脉象不紧的话,还是可以用桂枝汤去治疗。

所以,《伤寒论》里面,有的条文有脉象,有的文没有脉象。宋本《伤寒论》第13条,没有脉象,是常规的证,如怕冷、怕风、头痛、有汗,这个证都存在,没有脉象,可以直接用桂枝汤。

但是,当这个病人,有怕冷、怕风、头痛、无汗这样状态,就用脉象来鉴别。假如脉象紧、体质比较好的话,就用麻*汤;假如脉象出现松弛,同时体质也不怎么好,虽然是没有汗,也不能用麻*汤。

所以脉象在里面的作用,和体质有关系。桂枝汤既可以用于汗出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汗不出的情况。

论桂枝汤

作者/裴永清

《伤寒论》向被中医界誉为方书之祖,而桂枝汤又是《伤寒论》的第一首方,因此可以说桂枝汤是中医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的第一方。

谈桂枝汤,常使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桂枝汤所主治的太阳中风证,《方剂学》又将其纳入辛温解表之方,特别是对于初学中医之人,这种印象尤深。殊不知桂枝汤的解表之功,仅仅是其众多功用之一,桂枝汤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作用,却因之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实为憾叹。鉴于此,笔者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依据,谈谈仲景对桂枝汤之用,欲求有所启蒙。

一、桂枝汤用于解表时是解肌剂,不是发汗剂

在《伤寒论》中,用桂枝汤解表的条文共21条见(第12、13、15、24、25、42、44、45、53、54、56、57、91、95、、、、、、诸条、还有下篇第6条)若仔细读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汤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一要求“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要求“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二小时左右),如此而欲达“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之目的。诸如《金匮要略》中治柔痉的瓜蒌桂枝汤、治*汗病的桂枝加*芪汤等方,皆有如此要求。

桂枝汤用于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之所以有这种特殊要求,是因为桂枝汤原本不是一个发汗剂,而是一个解肌剂。解肌与发汗不同。发汗是通过药力的向外开散、透达、泄越发散之功使皮毛、腠理、魄门得以开泄,外邪随汗出而解,如麻*汤。解肌是通过药力,使在表的营卫得以调和,肌腠得以疏解,邪随汗出而去。

解肌和发汗同中有异,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不只是一个概念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桂枝汤。桂枝汤以桂枝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佐以大枣,与麻*汤以麻*为君迥然有别。麻*汤开泄皮毛,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麻*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见,亦可见麻*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之一斑。

医圣尤恐后学不解其意,误将麻*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混为一谈,特于《伤寒论》中第16条重申:“桂枝本为解肌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句中的“本为解肌”四字,恰是仲景的叮咛之言。解肌之剂的桂枝汤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即啜热稀粥)“以助药力”,同时温覆,方可使汗出病愈。这便是桂枝汤用于解表时为何要啜热稀粥的道理。

二、桂枝汤能调和营卫

桂枝汤可以解肌,就是桂枝汤能调和营卫之功能的一种体现。但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不仅仅表现为解肌以治太阳中风证的营弱卫强,举凡在表之营卫不和之证,皆可以桂枝汤治之。如《伤寒论》中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宜桂枝汤”,第54条又言:“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二条自汗出证皆非太阳中风之外感,乃为杂病所致在表的营卫不和之自汗出证,没有外邪,纯属营卫之间的不和谐或卫气自身不和所致。治以桂枝汤,旨在调其营卫,荣卫和则愈。这种自汗出证在临床实践中是常常可遇到的,其中一部分病人被现代医学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

营卫不和不仅仅表现为自汗出,还可由于荣卫之行涩而致身痒,或肌肤麻木不仁。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中,用*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营卫之行涩而痹郁并兼表气虚(故加*芪)的血痹之证,即是其明证。仲景用*芪以补表气之虚(这是仲景用*芪的一个规律,看防已*芪汤证和防己茯苓汤证可知),用桂枝汤去甘草,而重用生姜以疗营卫之行涩,使营卫之行通畅调和,其病自愈。明了桂枝汤具调和营卫之良能,大有益于临床实践。余曾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某些荨麻疹、四肢麻木、新生儿硬皮病之验,其理亦即本于桂枝汤能调和营卫。

三、桂枝汤可和脾胃、燮阴阳、温中补虚,滋壮气血

桂枝汤在这些方面的功能常常被人忽视,但这恰恰又是该方更为广泛而重要的功用。必须指出,仲景用桂枝汤治里证,治杂病时,在服药方法上绝无桂枝汤治表证时那种“啜热稀粥”、“温覆”的特殊要求了。

(一)和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一条:“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这是仲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医圣尤恐后人一见用桂枝汤便以为是在解表,特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说明本证并非表证,乃是妊娠恶阻,用桂枝汤调和脾胃,以疗胎气上逆致胃气不和之“不能食”。

(二)滋壮气血

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为主要药物。桂枝为气分药,芍药为血分药,一阳一阴,一通一敛。两药等量相伍,阴阳相济,气血相和,大可滋壮气血而补虚。《神农本草经》言桂枝:“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谓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经》言桂枝和芍药皆有“益气”之能。《伤寒论》第62条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一个既无表邪,又无表证(表证不一定都是因外邪所为)的气血营阴不足之正虚身痛证。仲景仍取桂枝汤加味变通,已见桂枝汤本具有补益气血之能。余常用此方治周身关节疼痛,不红不肿,无寒热之象,而见舌淡脉沉无力之人(常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亦有因“血沉”不快,“抗O”不高而被诊为“神经官能症”者)。如:

患者王某某,女,26岁,黑龙江人,某医院化验科技师。自诉产后月余,近10余天周身肌肉和关节痠楚,疼痛难忍,兼见全身皮肤起红色湿疹。本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但“血沉”“抗O”均正常,服西药罔效,转中医治疗。时值夏月,身着大棉衣并紧束袖口,余询知其汗出恶风。查其舌淡脉弱,病发于产后,遂以正虚身痛论治。投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三剂,汗止痛消,诸症悉除(其身上红色湿疹乃因天暑衣厚,汗出衣湿所致)。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如此阴阳气血皆虚又兼阴阳失于交泰之候,其虚损至极。然而仲景却舍参,芪,归,地不用,专取桂枝汤补其阴阳气血之虚,再加龙骨,牡蛎以潜阳摄纳,使阴阳交泰。这又充分证明了桂枝汤确具补而不峻,温而不燥,缓而图之之功,实为慢性虚损劳极之证所宜。

(三)温中补虚

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等量相伍,阴阳相调,并配以姜、枣、草安中和胃补虚之品,则使全方更具温中补虚之良能。《伤寒论》中,桂枝汤有三禁:一为太阳伤寒的麻*汤证不可用,二为内有湿热的“酒客病”不可用;三为素有里热之人不可用。在这三禁之中,特别是后二禁,之所以禁用桂枝汤之理,大抵不脱桂枝汤是一首偏温又偏补之方。因此在《伤寒论》伤寒例中古人明训:“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不可不察其义。

推而广之,由桂枝汤衍变的小建中汤、*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诸方,皆以桂枝汤为底方,用以治虚劳不足之证,即是取桂枝汤温中补虚之良能。诸如《伤寒论》中第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证属血虚寒凝,药可视为桂枝汤变化而来(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当归、通草、细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的温经汤,亦可看作是桂枝汤变化而成(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当归、阿胶、川芎、半夏、丹皮、麦冬、人参、山萸)。桂枝汤加补气药或加补血药,左变为,右变为,终不脱桂枝汤可温中补虚,滋壮气血之根基。徐忠可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仲景取桂枝汤之意而进行加减变化之方,大约有26首之多。其中用以解表,有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麻*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芪汤;用以补虚降逆气,有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以补阳助阳,有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附子汤;用以调血治血,有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用以调补阴阳气血,有新加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芪桂枝五物汤;用以治水气病,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细辛附子汤。

由此论之,桂枝汤的加减变化之方,洋洋可观。它体现了桂枝汤之用,可表可里,可气可血,实为一首难得之良方。仲景将其加减化裁,所涉之证甚广。然而仍有其规律可循:一是桂枝汤之加减,关键大多在桂枝与芍药之变;二是除用于解表外,凡治里证,终不离温补、温通,温化之情。章楠在论桂枝汤时说:“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伤寒本质》)。倘若我们能将桂枝汤从专于解表的印象中解脱出来,师仲景之法而不泥其方,随证化裁,广其应用,无论对临床和科研,定会有所裨益,则欣慰足矣。

桂枝汤

作者/门纯德

桂枝9g,生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覆被取微汗。

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魁,冠太阳病众方之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的方剂就有三十多则,可见此方在治疗内伤、外感的许多病证中,有着重要作用。

仲景设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之证,有脉浮缓、恶风、自汗、发热、头痛、鼻鸣、干呕等征象者。结合前贤对桂枝汤的认识和自己的应用体会,余深感此方决不仅在治疗外感表虚证有较好的疗效,对许多杂证同样疗效很高。

桂枝汤药味虽简,配伍十分精当,如能深思熟虑,细加玩味,其组成用意是很深的。方中桂枝辛温色赤,可入心经,温经通阳达表,以兴卫分之阳。白芍入肝,有滋阴养血、敛阴和营的作用。与桂枝相配,一面可奏调和营卫之功,一面又可救桂枝辛燥走散之弊。生姜之辛,助桂枝以达表;红枣之甘,辅白芍以和里。同时,生姜可直接健胃,间接助卫;红枣可直接健脾,间接助营。桂芍相须,姜枣相得,刚柔相济,其效益彰。甘草甘平,既调和诸药,又和解表里。

妙在服药后进热稀粥,既能以谷气鼓动胃气,又能以热力增强药力,可起安内攘外之功。故将桂枝汤称为“调和营卫”之剂,真乃恰如其分。

一、一切外感证久不愈者

例:患者姜某,男,41岁。因感冒数次服平热散汗剂太多,遂至全身酸痛无力,动则汗出,食睡不佳,心悸短气。似此小恙,竟病休50余天。就诊时,脉象缓弱无力,舌淡苔白。虽时值严冬,尚自汗津津。证属营卫不和,令服桂枝汤两剂。服药后自汗大减,其觉体轻身爽,诸症若失。后以饮食调养几天而愈。此类病证,如予阿司匹林、索米痛片之类,一汗再汗,不符合治疗原则;如与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剂,会使肌表更虚,同样不对证。余用桂枝汤治疗表虚外感久不愈者数百例,一般服一二剂,即获隔夜之效。

二、久逸突劳致营卫失调证

久逸突劳、出汗较多,致使全身疲劳、肌肉酸痛、口燥咽干症。本证常误认为感冒。如脉象柔软平和,寒热变化幅度不大者,亦属于暂时性的营卫失调,气血不和。服桂枝汤一剂,往往疲劳诸症很快消除。

例:韩某,男,21岁。一冬未干重活,第二年春,因掘土平田,费力太过汗出较多,出现如上症状。与服桂枝汤一剂后,自觉全身轻快舒适,次日又参加平田整地,一直健康无病。

三、妊娠反应

妊娠反应之全身疲劳,困倦嗜睡,胃脘嘈杂不适,遇冷则寒栗,遇热则烦躁,情绪无定。此症往往是由于妊娠二三月,母体尚未完全适应,导致营卫、气血不和。如呕吐不太严重,脉象滑弱者,可服桂枝汤二三剂,既能缓解妊娠反应症状,又利于胎儿发育生长。

例:马某,女,29岁。妊娠两月出现妊娠反应,上述症状悉备,疲惫不堪。因此不能上班,误事很多,服桂枝汤两剂后,痛苦减去大半,即日恢复。

四、慢性眼病

桂枝汤可促使慢性眼病得到恢复。

例:梁某,男,31岁。自述眼不能睁大,干涩怕光,视物不清,眼科诸法治疗三月不效。见其颜面色*,体质较差,白睛微红不肿,脉象偏弱等征象。确认为此非急性风火眼病,不能清热泻实,又不宜大补气血。乃属整体营卫失调,气血不和,影响到局部,使目失所养。令服桂枝汤三剂,时过一周,基本恢复正常。

五、慢性疮痍

慢性疮痍,创面薄浅,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均不明显,只有少量渗出液,维绵日久不愈者。本证亦属全身营卫失调,抗病能力降低,疮灶失养,修复能力减退所致。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可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例:刘某,男,34岁。下肢患慢性疮痰九月不愈。虽服真人活命饮等清热解*药多剂不效。余予桂枝汤数剂,十全大补汤数剂,半月而愈。

六、重病恢复期

对于重病恢复期的患者,桂枝汤可促其早日康复。例如:肝炎、肾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或急性胃肠炎吐泻症状停止,仍感全身瘫软无力,饮食欠佳,精神不爽,自汗脉弱者。此时虽主要病痛已去,但机体气血、营卫尚未恢复,如能及时服桂枝汤数剂,可使身体早日康复。

七、神经官能症

桂枝汤对于一般神经衰弱疗效很好。现代医学所称的神经官能症,与中医的“心肾不交”、“脾胃虚弱”、“气血不和”相类似;都意味着一个“营卫失调”的机制。如有些患者体质衰弱,食欲不振,少眠多梦,心悸乏力,自汗脉弱,经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最好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恢复。多年来,余恒以此方治疗重病恢复期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衰弱多例,兹不赘述。

充血体质或有急性出血者慎用。

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应用

作者/刘渡舟

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里把桂枝汤均列为第一张方剂,是耐人寻味的。其加减方剂,向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本方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并有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这一涵义。方中五味药物,分阴阳两类,即桂枝、生姜为阳,芍药、大枣为阴,至于炙甘草则介于阴阳之间而能兼顾。

本方的配伍意义:桂枝、生姜辛温为阳,能发散卫分风邪,芍药、大枣酸甘化阴,以滋荣分之阴,炙甘草温中补气,兼调荣卫而谐和阴阳。

凡服桂枝汤,必须啜热粥以助药力,并应温覆衣服,微似汗出为佳。若发汗不出,或汗出如水流滴,则病必不除。用本方时以此为准。

在《伤寒论》方中,有桂枝的计41方,以桂枝汤进行加减的则不下29方。所以在临床中,桂枝汤的应用机会为多。为此,我们不但应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还必须结合实践加以印证,谨将临床有关医案附载于下,以供参考。

一、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一)治疗荨麻疹

一男性患者,60岁,患荨麻疹,瘙痒钻心,数月不愈。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而润。证属风邪稽留肌腠,荣卫不和,因发为风疹。治宜祛风调和荣卫,方用桂枝汤原方,不增添一味,药后啜热稀粥,温覆取汗,则疹消痒止。

(二)治发热汗出

李××,女,53岁。每天都有两、三次发热汗出之证,患病已一年。问其饮食二便尚可。曾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脉缓软,舌淡苔白。辨为荣卫不和之证,为桂枝汤原方,服后取微汗,果热退汗出而瘥。

(三)治汗出偏沮

孙××,男,39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汗出,而右半身则反无汗,左有汗而右无汗,界限分明。切其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此证为阴阳气血不和,故汗出偏沮,而左右阴阳不相协和,致气血之乖戾。治宜调谐阴阳,令气血相和则愈。用桂枝汤原方,服后啜粥取微汗,从此其病获痊。

二、桂技汤加减的应用

(一)加味桂枝汤

1.桂枝加桂汤:

此方治疗火劫迫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于心等证。如治一崔姓妇女,50岁,患病颇奇,自觉有一股气从内踝沿阴股上窜,行至小腹则胀,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出冷汗;少顷气下行则诸证随减,每日发作两三次,甚为恐怖。其人面色青*不泽,舌质淡嫩,苔白而润,脉弦数,按之无力。

此证中医名“奔豚”,然如此证者实属罕见。且奔豚发作,皆因心阳虚于上,坐镇无权,下焦肾之阴邪得以上冲。今阴来搏阳而与之争,故脉虽弦数而按之无力;况弦脉属阴,阴气上逆是以脉弦。当奔豚所过之处,则发胀、憋气、心悸等证,亦勿怪其然。舌质淡嫩,则是心阳之虚。

治宜助心阳,伐肾降冲,用桂枝加桂汤原方,另服黑锡丹6克,共服五剂,其病不发。

2.桂枝加芍药汤:

此方仲景用以治太阳病下之后腹满时痛之证。余取其义用治慢性菌痢有效,录其案如下:王××,男,46岁。症见每日大便作痢,达3~6次,不成形且有红色粘液,兼有里急后重。其脉沉弦而滑,舌质红而苔白。西医诊为慢性菌痢,粪检有红、白细胞。病延一年而治疗无效。

余辨此证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肝木乘脾,脾失运化,则阴阳不得升降,是以腹痛下痢,而脉弦,此证非寒非热,介于虚实之间,故补之无功,而寒热之治亦无效。

治宜平肝和脾,调其气血,则不专治痢而病亦可止。方用桂技汤加芍药,共进四剂,大便逐渐成形而愈。

3.桂枝加葛根汤:

此方治中风汗出恶风,反见项背强几几等证。在临床用它治疗冠心病的胸背作痛,阳明病的口眼?斜,随证加减均有疗效。

如张××,女,26岁。因乘长途汽车,面朝敞窗,疾风拂面,当时殊觉凉爽,比及抵家,发觉面肌拘紧,口眼?斜。切脉浮,舌苔白而润。

证属风中阳明经络,正如《金匮要略》所说:“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之证。

治宜疏散阳明经中风邪,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另加白附子、全蝎。服两剂汗出邪解,其病遂瘥。

4.桂枝加人参汤(简称新加汤):

此方治发汗后身疼痛,脉反沉迟等证。余在临床用治妇女产后,或行经后,由于失血荣虚出现的身体疼痛,用此方往往获效。曾治樊姓妇女,新产之后忽而身痛,曾服生化汤两帖无效。随我实习的学员诊为气血两虚的身痛,用当归、*芪等补药服之有效,但未痊愈。切其脉沉缓无力,舌淡苔薄白。

嘱改用新加汤,三剂而痛止。学员不解其义,余说关健在于桂枝、生姜能使人参、芍药补荣血的作用于体表,它补而不滞,又使荣卫作用加强,所以其效更著。

5.桂枝加附子汤:

此方治发汗遂漏不止,恶风而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证,可见此方有固阳摄阴,又有祛风止汗等作用。余认为对老人阳虚患外感,脉沉而汗出恶风的。

用此方而加大附子剂量,以温经扶阳为正邪兼顾之计。它与麻*附子细辛汤证的区别,是以汗之有无为抉择。如服桂枝加附子汤不瘥,则当急固其本,用四逆汤。

6.桂枝加*芪汤:

仲景用此方治疗*疸脉浮,日久卫虚之证。意在言外,当具有发热汗出的证候在内。然此方在临床上治疗神经炎、手足麻木也极有效。

7.桂枝加当归汤:

此方治疗荣卫不和所致荣卫不足,或因汗出过多,荣阴外泄等证。故徐灵胎主张应于桂枝汤内再加当归。余用此方治左半身麻木,而脉细舌淡的往往奏效。

8.桂枝加栝楼根汤:

此方治津液不足,太阳经脉燥急发生的痉证,表现为身体强,几几然。它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对比,而有脉浮与脉沉、口渴与不渴之别。

9.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此方治疗太阳病中风证兼见气喘。在临床凡外感风寒,脉浮缓而舌苔白的皆可用。用此方应与麻杏甘石汤相比,应辨出寒热;若与麻*汤相比,则应辨出表虚与表实。

(二)减味桂枝汤

1.桂枝去芍药汤:

此方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之证,以及心脏病伴发之胸满、短气、咳嗽等证也同样有效。

(三)有加有减桂枝汤

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此方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之证。余用此方治疗“水悸”和“水痞”,腹诊时又有腹肌痉挛的,此方有效。

昔陈修园*庆戊辰。治吏部谢芝田令亲之头项强痛,身疼心下满,小便小利;服表药无汗反烦,六脉洪数。

初诊疑为太阳阳明合病,谛思良久,日前病在无形之太阳,今病在有形之太阳。但使有形之太阳,小便得利,则所有病气,俱随无形之经气而汗解矣。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遂瘥。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此方治火劫迫汗,心胸阳虚,使痰水之邪上迷心窍,发为惊狂卧起不安等证。余师其说,用治精神分裂症,舌淡苔润滑的用之有效。服药后有时作吐,亦不可不知。

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此方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而且恶寒等证。余宗其义,治疗心胸阳虚,寒邪凝滞为痹,亦有疗效。今录治案如下:王××,男,46岁,建筑工人。多年来胸中发闷,甚或疼痛,遇寒冷气候则甚,并伴有咳嗽气短等证。切其脉沉弦而缓,握其手则凉,询其溲则清长,视其舌质淡嫩苔白略滑。

证属心阳不振,阴霾布于胸中,气血为之不利,亦胸痹之证类也。治宜温补心阳,以解寒凝。用桂枝汤除姜枣仅三味药,患者流露不信之色。一周后欣然来告,称连六剂一次比一次见轻,多年之胸中闷痛得以解除。

综上所述,桂枝汤能解肌发汗,又能调和荣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调和阴阳。又能下气降冲,扩张血脉,缓解痉挛,故为群方之冠,而有它的独特治疗,故其范围为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娄绍昆四个角度解读桂枝汤名家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