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季节,气候干燥,冷暖多变,宝宝娇嫩的身体适应力较差,极易患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流感、秋季腹泻、哮喘等等
01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秋天最常见的疾病,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秋天气候变化大,尤其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大,昼热夜凉,宝宝活动量大,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冷暖空气的刺激,抵抗力减弱,早晚受凉极易使宝宝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病情加重时还会导致肺部感染。
对策:俗话说“春捂秋冻”,季节转换时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宝宝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但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物;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感冒;加强户外活动,耐寒锻炼从秋始,适当的有氧锻炼可使宝宝逐渐适应温差,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当宝宝活动后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更不要站在风口,或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吹风。
流感
秋季是流感病*多发季节,是由流行性感冒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冷暖交替季节易发生。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
对策: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宝宝接受小儿流感疫苗接种可增强对病*免疫力法;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用手指揉眼睛和鼻子;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为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为宝宝提供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哮喘
秋天特别干燥,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灰尘、鱼、虾、海鲜、牛奶、油漆、以及药物如头孢、青霉素等。此外气候变化或情绪变化能诱发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宝宝晨起时或运动后咳喘明显,病情加重时会出现气急、口唇发紫及鼻翼扇动现象。
对策:要避免宝宝与过敏原的接触,对已知过敏原更应杜绝接触;房间要求通风、干燥,注意居室卫生清扫,避免铺设地毯,避免灰尘飞扬;不宜给宝宝玩长毛绒玩具;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对狗(猫)毛过敏宝宝的家中不要养宠物;宝宝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
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也是宝宝在秋季容易生的疾病,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密切相关。扁桃体炎常常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在体内可以产生抗原,抗原抗体起免疫反应时可导致急性肾炎。发病初期可表现为低烧、头晕、呕吐、食欲减退,不容易引起重视,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浮肿。
对策:加强宝宝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宝宝抗病能力;要注意宝宝的皮肤卫生,给宝宝勤换衣、勤洗澡;防止宝宝被蚊虫叮咬以及皮肤感染;注意宝宝尿液的异常情况;患急性肾炎的宝宝要及时治疗,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秋季痱子
秋季是痱子的高发时节,有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季没有长痱子,到了秋季却长了痱子。夏季父母都比较注意预防,勤洗澡、擦痱子粉,到了秋季,天气变凉,很多父母担心宝宝着凉,会给宝宝多穿衣服,而此时季节交换,气温不稳定,且温差较大,中午时气温很高,宝宝肌肤娇嫩,稍不注意,宝宝就容易被“捂”出痱子,甚至是湿疹。
对策:初秋,气候逐渐变得干燥,宝宝出现秋燥症状比成年人明显,要加强补水,还在哺乳期的宝宝,妈妈应适当增加喂奶的频率;吃奶粉的宝宝,家长则可多给孩子补充一些白开水,多吃补水润肤的食物,4个月以上的宝宝还可多喝自制的新鲜果汁等。此外,虽然不洗澡,宝宝容易长痱子,但是在秋季,宝宝洗澡的频次不能太频繁,太频繁清洗会把皮脂洗掉,引起宝宝皮肤干燥,进而出现发红、发痒的症状
06秋季腹泻
入秋后,宝宝尤其是6个月至2岁婴幼儿腹泻发病率开始频繁,而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宝宝腹泻的高发季节。专家指出,秋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有40%~70%是由轮状病*感染引起,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轮状病*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因此,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接触患儿。
对策:秋季温差大易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引发腹泻,病*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消化系统不成熟、免疫功能不成熟等都可能导致宝宝腹泻。秋季宝宝发生腹泻时,每日排泄的次数可达10~20次,并伴有发烧、呕吐、咳嗽、流涕、脱水等症状。病程一般4~7天,长的可达3周。如及时治疗后大多数可较快治愈。如宝宝出现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等症状,应及时补水、医院治疗。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