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接吻病”吗?
EB病*(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会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的疱疹病*,而由EB病*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通过接吻传播,也被形象地称为“接吻病”。
虽然EB病*并非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感染。很多人携带这种病*,但并未生病。与EB病*相关的疾病有IM、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感染、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鼻咽癌及淋巴瘤等。其中,IM是最常见也是预后最好的一种疾病。
IM的传播
EBV的传染源为病*感染者,以无症状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人类普遍易感EB病*,人群感染率高达90%。经唾液传播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亲吻、共用餐具或咀嚼食物喂食婴儿;也可经输血传播。我们平常的亲吻就可能传播EB病*,所以,请不要随意亲吻你家宝贝哦。
IM的诊断
IM潜伏期成人通常为4-7周,儿童潜伏期短,一般5-15天。IM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皮疹,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等。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和(或)其绝对值超过5.0*10^9/L,EBV-VCA-IgM抗体阳性,EBV-EA-IgG抗体阳性即可诊断为IM。
IM的治疗IM病程一般为2-3周,也可长达数月,常呈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脑膜炎、周围神经炎、肺炎、心肌炎、肾炎,甚至噬血综合征、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多饮水,多休息,合理使用退热药和护肝药。
2.广谱抗DNA病*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3.抗生素的使用: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避免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4.激素的使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
5.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大量抗体,可有效阻断炎症的扩散及发展。
6.中医中药:祖国医学对IM也有许多好的方药,如:银翘散、清瘟败*散加减等
IM的预防EB病*也被称为“接吻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应尽量避免经口传播的可能,婴幼儿的喂养过程也应注意。EB病*的疫苗:EB病*被发现已超过半个世纪,但目前临床仍无可用疫苗。好消息是有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我这一生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如同指间的烟火,忽明忽暗,最后只沦为一抹灰烬,而你不同,你如同北斗,闪耀在我的整个人生里。感染科简介
医院感染科是杭州城西最大的感染性疾病监测点,承担着传染病公共卫生防疫及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任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临床教学和规培科室。科室现有医生16名、护士24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科室在翠苑和之江两院区均设有发热门诊。翠苑院区设有34张床位的感染科病房,其中负压病房2间,另有肝病、肠道和脂肪肝三个专科门诊。科室年门急诊量约7万余人,出院病人余人。现有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1名、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肝病分会委员2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1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和青年委员各1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名。科研立项十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科室承担了浙江省科技厅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应急公关项目《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临床研究》的临床部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成功举办了四届同德国际学术周感染性疾病论坛。科室曾荣获同德创先争优先进岗、流感防治先进集体、抗击疫情优秀护理团队以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系统先进基层*组织称号。学科带头人翁卫东曾荣获浙江省卫生厅应急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疾病控制工作先进个人以及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员称号。科室2人曾荣获得温州医科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带教老师称号,护士长吴红娣荣获年抗击疫情优秀护理管理者。
科室以诊疗发热性疾病为专业特点,针对流感、新型冠状病*感染、登革热等传染病能够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在此次新型冠疫情防治中,科室根据多年治疗发热的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将7个中药协定方应用于发热肺炎患者的不同发病阶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6个中药制剂已获得浙医院制剂。诊疗慢性乙肝、脂肪肝和肝硬化是科室的传统优势,通过抗病*、抗肝纤维化治疗以及中医“治未病”管理,可以使疾病达到好转及长期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