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AIN)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与排泄的重要器官,这也是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各种化学药品的不断问世及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致使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的病人日益增多,药物所致急性肾衰(ARF)约占%。在老年人、原有肾脏病者发生率更高。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以急性肾小管间质炎症为基本特征的一组肾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通常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肾小球、肾血管一般不受累或受累相对较轻。在急性肾衰竭的病例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占10%~20%。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多样,大致有药物过敏、感染相关、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系统性疾病伴发等。
1.药物:
可能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达百种以上,抗生素占致病药物的一半以上,其中以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等)最为常见。
2.感染:
因全身性感染所伴发的AIN,称为感染相关的AIN,一般肾脏无直接感染的证据。
可引起感染相关AIN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团杆菌、伤寒杆菌等)、病*(汉坦病*、EB病*、巨细胞病*)、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梅*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寄生虫等。
3.肾小管间质肾炎:
特发性AIN病因不清,其中约1/3的患者并发眼前色素膜炎,又被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
4系统性疾病:
多种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各种免疫球蛋白病等均可伴发的AIN,恶性肿瘤可因肿瘤抗原诱发免疫反应而致AIN。
部分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也与免疫反应致病有关。
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是药物相关肾损害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
因其临床表现不特异,轻型或亚临床型易误诊,诊断常需肾活检证实。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感染相关的AIN得到了积极控制,国内外的资料显示45%~85%的AIN可能是由药物引起。
哪些药物可引起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导致DAIN的药物种类繁多,致病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NSAID(包括解热镇痛药)、抗惊厥药、利尿剂、治疗溃疡病药物以及其他一些常用药物。
绝大多数致病药物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DAIN,通常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
但I、Ⅱ、Ⅲ型免疫反应均可能参与其发病,部分药物因具有直接或间接肾*性,还可同时导致AIN和急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肾脏损伤表现: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绝大部分患者的肾脏损伤表现出现在应用致病药物2~3周以后,可自1天至2个月不等,常表现为迅速发生的少尿型或非少尿型的急性肾衰。
检查可有血尿、白细胞尿及蛋白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少数因NSAID或干扰素所致的AIN患者可表现为水肿或肾病综合征;有程度不等的肾小球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甚至可达到需要透析的水平。
肾小管功能损害十分突出,常出现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可见小分子蛋白尿、尿β2-微球蛋白和NAG排出增多等,并偶见Fancuni综合征(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或近端肾小管酸中*)或远端肾小管酸中*。可见其他类型的电解质紊乱。
2.全身表现:
DAIN的全身表现常与药物过敏有关,如:
①药物性发热;②药物性皮疹,常呈多形性红色斑丘样痒疹或脱皮样皮疹;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某些药物在导致DAN的同时还可使血液系统或肝脏等多脏器或系统受累,其临床表现较重,皮疹类型可呈多形性(如红色毛囊性丘疹、斑丘疹、脓疱、大疱及紫癜等),血清IgE水平增高,临床又称为过敏反应综合征。
发现或诊断由于药物引起急性肾炎时,首先要去除病因,及时停用相关药物或可疑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
在日常生活保健和治疗疾病过程中,需要知道尽量减少用药或用药种类。在停用致病药物数日后一般肾功能可以有所改善,无需其他特殊治疗。
但有较重的患者需要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等特殊治疗,医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细胞*类药物治疗,可能需要做肾穿肾活检病理的基础上确定,并应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副反应或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后作个体化调整。
如果患者的肾功能未能得到改善肾衰竭程度过重有可能还要进行透析治疗。
温馨提示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