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多为大流行;乙型病*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多为散发型。
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易发生突变,出现新的亚型,引起大流行。由于人体对各型流感病*之间无交叉免疫能力,故每年都有不同范围的新亚型流感流行。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大致相似;亦有部分患者全身症状较普通感冒重,如:持续高热、头痛、肌痛、全身疲软无力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易出现下呼吸道合并症,以及心肌炎、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气候寒冷、门窗紧闭、少运动、抵抗力下降,是流感易流行的原因。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流感根据临床表现分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咽痛,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可见充血,肺部闻干罗音。发热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2周左右。
轻型流感:症状轻,病程2~3日。
肺炎型流感:主要发生于老幼体弱者。典型流感1~2日后病情加重剧咳、吐粘痰或血痰,气急发绀,可伴发心力衰竭。双肺湿罗音,X线检查双肺散在絮状或结节状阴影。
胃肠型和中*型流感: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中*型极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血压下降,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因为幼儿及老人抵抗力较差,也可能并发肺炎、支气管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甚至会死亡。一般经过适当的治疗,通常需一周至二周的时间才会复原。
?多喝水、多休息,使体力尽快复原,以对抗病*。
由于流感是病*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
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
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带菌者和病人。
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的唯一自然宿主。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3-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被患者和健康带*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
病*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
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脑膜炎等。
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喷嚏、咳嗽飞沬传播,也可由于接触被病*污染的玩具、衣服、用具等而得病,但少见。
人群普遍具有易感性,但以4岁以内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潜伏期通常为十四到十六天。病变主要位于皮肤及粘膜,偶尔发生在内脏。
为发病前2~3周内有水痘接触史,发疹前的前驱期无或极短,年纪越轻,越无前驱症状;幼儿可能一开始发烧就进入发疹期。依红斑、丘疹、水泡、脓泡之变化顺序发疹,丘疹会迅速发展成露珠状清澈水泡,然后再变混浊。
因为变化的速度很快(约六至八小时),较早发出的疹子已变为脓泡,新的疹子可能还在红斑丘疹阶段,故在同一时间内可在同一部位看到各阶段变化之疹子,此为水痘之特色表现。疹子极痒,多集中分布于躯干(典型向心性分布),随后续向头及肩部蔓延,最后是四肢(上臂大腿较前臂小腿为多)。
眼结膜、口腔与咽部粘膜、阴道粘膜都可能出现水痘。水疱容易破裂形成很浅的溃疡。所有病变最后均将结痂,此时就没有传染性。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1.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很少有并发症,无须特殊治疗,常可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
2.要给病儿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3.应避免受凉感冒,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讲究卫生。
?4.居室要经常通风,剪短指甲,避免小儿抓伤皮疹而引起感染。
?5.如果瘙痒严重,可搽一些止痒水,也可服用扑尔敏等药物;已有感染可局部涂一些消炎软膏,切忌使用肤轻松、皮炎平一类的软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
?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冬春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猩红热猩红热又名烂喉痧,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对猩红热有普遍的易感性。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之处可发生流行;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室内活动较多,若不经常通风,发病较多。也有少数是通过皮肤创伤或产道侵入,引起”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儿童尤其以3-7岁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感染后人体可产生2种免疫力,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素能力。
流行特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此病潜伏期一般在2~4天,病人起病急骤,初起怕冷,发烧38~40℃左右。
局部表现:病菌进入体内后,首先落脚于咽部,引起咽炎及扁桃体炎。咽部出现充血发红,扁桃体红肿,有时上面有脓性分泌物,称化脓性扁桃体炎。
病变可蔓延到邻近淋巴结,导致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可有压痛,称为急性淋巴结炎。如淋巴结炎再扩展,可累及周围组织也发生红肿,称为蜂窝组织炎。有时可化脓形成脓肿。
全身症状:是由菌血症和*血症引起的。可有发热、呕吐、腹痛等表现。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皮疹,典型皮疹呈弥漫性细小点状,稍隆起,触摸有粗糙感,似鸡皮疙瘩,色鲜红,手指压后红色暂退,松手后出现苍白指印,很快又恢复原色。
特征性表现:面部无皮疹、只有红晕,因在口周不出现使口周相对苍白,显示“口周苍白圈”。病初舌面尚有特殊表现:舌苔灰白、边缘充血红肿。伸出舌头一看,好像杨梅,又叫“杨梅舌”。
并发症:猩红热可并发中*性肾炎和和中*性心肌炎,还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病变。发生过猩红热疾病的小儿还有可能感染第二次、第三次。
?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
2.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3.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5.病愈后1个月内,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END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