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大力提倡和发展中医,但是也面临着我们这代人几十年的中医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很多人用而不自知。提到身体不好就是“虚”,就要“补”,听说是中医就伸出手来把脉……中医是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论治。
那么今天就聊聊什么是“虚”?分什么虚?如何补?特殊人群(儿童、老人等)的虚又是什么?冬至了,最好的补日,怎么补?
1.虚弱的概念中医将体质的虚弱称“体虚”。
体质的强弱是相对的,身强的还有强,体弱的还有弱。身强的可能有局部的不足,体弱的可能有较强的一面。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瘦小的低水平平衡,高大强壮的人高水平平衡,都是健康的。不足的是虚弱,要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期达到新的平衡。
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
如肺气肿肺功能减退,行走气喘,称为虚喘,轻的称不足,肺功能轻度减退,称肺气不足;?慢性疾病较重的称虚劳,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长期咳喘、咯血、低热称肺虚劳。慢性肾炎长期浮肿、蛋白尿、腰痠称肾劳。慢性病长期消耗,出现消瘦、贫血的称虚损(如肝硬化腹水之臌胀、消瘦,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面色苍白浮肿、畏冷。属于虚证中之严重者,已达到损伤全身的程度。
至于腰肌劳损、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全身衰弱、恶液质、虚脱、休克等西医病症,也都属于虚证范畴。
与虚相对的是“实”。
健康人身体壮实,疾病有邪盛、实证、有余等名称。
邪盛是指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邪感受,又称六淫,大致西医上是指细菌、病*等的感染。急性感染所患的疾病称实证,如化脓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尿路感染、传染性肝炎等。慢性病患者身体虚弱,但一些病理产物和症状(如胸水、腹水、浮肿、痰液、*疸、结石、关节肿痛、炎症、溃疡、皮疹、疮疖、脓、结节、痕肉、肿瘤等),以及一些升高的不正常的化验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脂、转氨酶、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粘蛋白、免疫复合物等),都是属于实证、实邪如气滞、血瘀、痰浊、积饮、水湿、积食、郁火、湿热、癖块、癜瘕等等。
慢性病患者一方面身体虚弱,另一方面患的又是实证之病,这称虚中夹实。
如红斑狼疮之贫血、细胞减少,身体很虚,又有心包积液的实的一面。慢性肾炎、氮质血症者,既有腰痠、腿软、贫血等虚的一面,又有肌酐、尿素氮增高的实的一面。肺癌病人,既有消瘦、乏力、气急等虚的一面,又有嗽、痰血、肿块等实的一面。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既有心肌损伤之虚的一面,又有血瘀、血脂增高等实的一面。高血压病人既有年龄大、肝肾不足虚的面,又有肝阳上亢实的一面。在大多数的慢性病中,都要别虚实两个方面。
急性病一般以实证为主,但也存在实中有虚的情况。因体虚而感染,因感染发病而致虚,互为因果。如发热是实证,但病人可能原来体质虚弱,也可能发热时间长了,身体拖虚了,称久热伤阴、耗津损液、久病伤气、久病伤正。
2、虚弱的分类
虚弱以阴阳气血之虚和五脏之虚应用得最为普遍,尚有精、神、津、液之虚,和表、里、上、下的虚弱。
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两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精虚、神虚、津亏液少、五脏之虚(心虚、肝虚、脾虚、肺虚、肾虚)、表虚和里虚、上虚和下虚。(这些虚的具体分类和表现会放在下一篇分解)
食疗分享:
花生衣g,炒香,研末,可拌糖食,每日2~3次,每次1调羹。补血养颜之效。(用于血小板减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