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医院廖文俊
大疱性皮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少见损害,发生率1%。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SLE的罕见亚型,临床表现为张力性水疱/大疱,预后不留瘢痕及粟丘疹。水疱可发生于红斑基础上或外观正常皮肤,可累及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但多见于躯干、上肢、颈、面部及唇红缘。临床/病理表现类似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或疱疹样皮炎(DH)等。大疱性皮损可为SLE的首发表现,也见于SLE活动期,特别是狼疮性肾炎。
(1)临床表现多见于年轻女性,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大疱,疱液清亮,少为血性。水疱多见于曝光区,也见于非曝光区及黏膜。与DH不同,四肢伸侧受累少见,瘙痒较轻,但也报道见于膝部、足及手。与EBA不同,皮损愈后不留瘢痕及粟丘疹,但色素脱失多于色素沉着。
(2)组织病理类似于DH,表现为表皮下水疱,伴真皮水肿,真皮上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真皮乳头微脓疡,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真皮网状层大量黏蛋白沉积,具有鉴别诊断意义。黏液沉积亦见于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但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则提示为大疱性SLE。与EBA的鉴别是后者炎症较轻。
(3)免疫病理该病发病机理可能与抗Ⅶ型胶原自身抗体有关(针对Ⅶ型胶原的NC1和NC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真表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沉积,可为颗粒状或线状沉积,主要是IgG,随后是IgA和IgM,可见于皮损及正常皮肤,补体沉积则见于皮损周围组织。盐裂皮肤标本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免疫沉积物在水疱的真皮侧,基底膜致密板之下,即Ⅶ型胶原的位置。
(4)Westernblot及ELISA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EBA相似,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Ⅶ型胶原-kD蛋白的自身抗体;用NC1和NC2区表位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存在抗Ⅶ型胶原循环抗体。ELISA进行IgG亚型分析显示为IgG2和IgG3,而EBA为IgG1和IgG4。
(5)诊断标准Camisa和Sharma于年首次提出诊断标准,年修订。①符合ACR制定的SLE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为水疱和/或大疱;③组织病理类似于DH;④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基底膜带IgG和/或IgM及IgA沉积;⑤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基底膜带自身抗体。
(6)治疗首选氨苯砜(起始剂量为50~mg/d,维持剂量为25~50mg/d),皮损多可消退。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再用药仍有效。如无新发水疱,氨苯砜在1年内可停药。效果不佳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