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谱(ANA谱)
ANA定义
抗核酸(Nucleicacid)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抗体的总称。
ANA分类
抗DNA抗体抗单链(ds)-DNA抗体抗双链(ds)-DNA抗体抗左旋-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总组蛋白抗体(AHA)抗H1、H2A、H2B、H3、H4和H2A-H2B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可溶性成分(ENA):抗PM-1、rRNP、Sm、RNP、SSA、SSB、Scl-70、Jo-1、PCNA等抗着丝点抗体(ACA)抗核仁抗体抗其他细胞成分指抗细胞浆成分的抗体(ANCA)ANA阳性的定义一般将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的ANA滴度1:80为阳性。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风湿病外,也可见于正常人或非风湿病
(1)健康人: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60岁的阳性率为20%~25%),但为低滴度,均质型或弥漫型
(2)有SLE、SS或SSc家族史的一级亲属,有近50%为阳性
(3)肺疾病:原发肺纤维化、原发肺动脉高压或石棉所致的肺纤维化
(4)肝病和血液病:活动性肝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ITP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5)慢性感染:寄生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沙门菌或克雷伯杆菌感染等
(6)其他:Ⅰ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后等。注意在正常人中一般ANA滴度较低。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
附正常人%≧1:-30≧1:-12≧1:≧1:临床上如果ANA滴度≥1:肯定可以考虑为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是哪一种疾病,要结合其他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如果对初发患者ANA(+)≤1:不能肯定,但也能排除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也要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一般ANA=(+1:)时,临床意义也不大。因为除对标本稀释处理之外,实验室在对Hep细胞和肝片质控板免疫荧光吸收值是以1:为定标。如血管炎ANA可阳性,但多为低滴度。借用一句话总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NA阴性的意义
除了上述的阳性、假阳性意义外,也要注意阴性的意义,抗核抗体阴性的原因:正常人或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体内不存在ANA;疾病初期,ANA含量不足以被测出或临床治疗有效,病情缓解,ANA确实转阴;其他实验室误差,特别是试剂,有时试剂有问题会让你很郁闷,有的病人出现ANA谱三阳,而且是一段时间内多个病人,或明显的SLE,但抗体就是阴性,让你很郁闷,这时除排除其他情况外,注意一下实验试剂盒,是否是同一批试剂检测的。
ANA阳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
抗核抗体阳性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但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
结缔组织病的易感人群一般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滴度会升高,但一般为低水平.
抗核抗体为一大类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阳性进一步分型为针对多种核抗原成份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抗原底物为HEP-2和肝片)可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鉴别意义,如SLE多为均质型.MCTD多为颗粒型
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可出现特征性抗体:如SLE相关的自身抗体有sm抗体,ds-DNA抗体,皮肌炎相关的JO-1抗体,MCTD相关的u1RNP抗体等等
先了解不同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更大
抗ds-DNA抗体
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目前公认为SLE的特异性抗体,并与疾病活动有关,可用于监测SLE病情变化和观察药物疗效。抗Sm
SLE标记抗体,帮助前瞻性和回顾性诊断,常与nRNP抗体共存。抗nRNP
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存在,高滴度有利于MCTD的诊断。nRNP抗原与rRNP不同,前者是含尿嘧啶的核糖核蛋白,主要在核内,而rRNP是主要在胞浆内的磷酸蛋白,抗rRNP抗体与SLE有关,尤其有精神神经症状的SLE阳性率较高其他ANA谱
抗SSA和抗SSB与Sjogren’sSyndrome相关,并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抗ScL-70为SSC的标记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与多种结缔组织病有关,有助于药物性狼疮的诊断,抗核仁型抗体常与SSC有关;抗Jo-1是PM/DM的标记抗体;PCNA为SLE的特异性抗体,但ANA阳性且呈斑点型,对荧光法判断PCNA有干扰,因此首先注意排除实验室误差,PCNA在LE患者中阳性率约3-5%,且有报道其与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其他结缔组织病人中常为阴性。ANCA
是指一组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中的一些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其抗原成份包括:丝氨酸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PBI)、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LE)、乳铁蛋白(LF)、组织蛋白酶G(CG)等。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分布可将ANCA主要分为胞浆型ANCA(c-ANCA)和核周型ANCA(p-ANCA),前者的主要靶抗原成份是PR-3,后者是MPO。非典型(A-ANCA或X-ANCA),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型。
c-ANCA(PR3)
此种抗体主要与Wegener’s肉芽肿相关,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平行,结节性多动脉炎也可阳性。
p-ANCA(MPO)
特异性较差,此种抗体与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相关,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平行。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Churg-Strauss综合征及炎症性肠病等有关,在SLE患者可有10%~15%阳性,RA患者存在关节外损害及血管损害时也可呈阳性。也与之有关。
注意:对于小血管炎的诊断来说,ANC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PR3和MPO很有必要。有约10%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阴性。
抗磷脂(Phospholipid)抗体(APL)
APL主要包括狼疮型抗凝物(LA)和抗心磷脂抗体(ACL),在国外是最常见的获得性易栓症。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相关的临床征候群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APS,如SLE、感染、药物等可诱发。很多APS有类似多发性硬化、癫痫、中风等表现
APL阳性血栓发生率:约30~40%静脉血栓危险性:比正常人高约10倍血栓类型:VTE(DVT+PTE)约占70%动脉血栓: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周围动脉闭塞出血:出血性紫癜,或溶血多见于SLE(70%),SS、白塞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真性红细胞增多、免疫性血管炎、习惯性流产、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传染性疾病、肾上腺出血和Addison病均可阳性。现有的APS诊断标准,ACL必须是中高滴度,包括(IGG、IGM、IGA),ACL阳性必须至少间隔6周复查2次以上阳性才能确诊。注意其中ACL-IGG主要与血栓形成有关,IGM阳性与药物感染有关。检测包括LA;ACL,梅*血清试验假阳性。
β2GP1(载脂蛋白)与磷脂结合,使其改变表面结构,暴露中被识别的抗原决定簇,而呈现磷脂抗体特性。β2GP1是必需的辅助因子,测β2GP1可能比测ACL更有意义。β2GP1,一般在高度怀疑APS而ACL-IGG、M阴性时才查。APS的诊断APS主要临床表现反复流产,静脉血栓,动脉闭塞,下肢溃疡,网状青斑,溶贫,血小板减少
高水平APL加一项表现,或低水平APL加2项或2项以上表现则疑似APS继发性APS:合并SLE,SS,CTD,肿瘤,药物,感染等
诊断APS应排除血流阻滞,血凝等其他因素,排除肾病,糖尿病,高血脂,肿瘤及血管炎;流产原因可为染色体异常,内分泌,药物,感染等因素在临床上遇到中风等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要注意想到排除APS、血管炎等CTD可能,必要时可使用激素往往立杆见影!正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补体
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发病及疾病损伤中,起着所谓“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补体系统功能的正常,可以有效地促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运送及清除:另一方面,补体系统功能的缺陷,包括组分的缺失或功能的失常,又会参与对组织的损伤。
在临床上同时测定总补体活性CH50以及补体成份C3、C4可以反映补体功能、筛查补体缺陷并且评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的活性。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补体由经典途径激活时CH50、C3、C4均下降,而补体经旁路途径激活时CH50、C3降低,C4水平则保持正常。血清中补体C3含量最多,C3活性增高或减低与CH50相似,但更为敏感。临床意义(1)与低补体血症有关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主要是SLE,尤其是急性SLE、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枢狼疮等,以CH50以及C3水平最为敏感,病情控制后补体可逐步回复到正常水平。(2)有关节外表现或类风湿因子滴度很高的RA、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血管炎(尤其是结节性多动脉炎、荨麻疹性血管炎)等亦可出现低补体血症。(3)其它与低补体血症有关的疾病还有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脓*症(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病*血症(尤其是乙型肝炎)、寄生虫感染等。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
定义RF是指针对人或动物IgG分子Fc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RF包括IgM,IgG,IgA或IgE型,其中IgM-RF是RF主要类型,也是临床上常规开展检测的RF。检测IgM-RF的常用检测方法是半定量的乳胶凝集试验,一般认为RF滴度?1:80~1:具有临床意义。目前许多实验室已开展应用比浊度法或ELISA法定量检测IgM-RF,前者的正常值范围约为20IU/ml。RF临床意义评价
是诊断RA的标准之一,不是唯一标准,并非RA特有;作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区分标准;正常人2%阳性,老年人可达5%阳性,而且随年龄的增长RF阳性率可增高;RF与其他蛋白、半抗原有交叉反应;病后半年才产生,有关节外表现者,滴度高。持续高滴度RF预示疾病严重,预后差。
RF与多种疾病相关,可概括为“CHRONIC”CH(Chronicdiseases)慢性疾病,尤其是肝脏和肺的疾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R(Rheumatoidarthritis)RA;O(Otherrheumaticdiseases)其它风湿性疾病,如SLE,硬皮病(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症(SS),多肌炎/皮肌炎(PM/DM)等;N(Neoplasms)肿瘤;I(Infections)感染,如AIDS,单核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慢性病*感染,慢性细菌感染(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其它);C(Cryoglobulinemia)冷球蛋白血症。
其他RA诊断指标
抗核周因子-(APF)
靶抗原位于人颊粘膜细胞的核周颗粒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RA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0%以上;APF阳性与病情相关,往往提示预后欠佳(尤其对RF阴性的患者);抗角蛋白抗体-(AKA)
对RA诊断的敏感性44.13%、特异性89%;与RA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预后不良;抗Sa抗体
HLA-DR4相关是慢性、严重RA的早期标记;RA的滑液中也有高浓度的抗Sa抗检出,提示在滑膜可能发生原位免疫反应;抗RA33/36抗体
对RA诊断敏感性35.8%、特异性99.6%;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
对RA诊断高度敏感和特异,报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为63.1%,特异性为97.3%;阳性者骨破坏较阴性者严重;对R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都很有意义,抗CCP抗体联合RF的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其对RA诊断的特异性,抗CCP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指导早期积极治疗。总体来说,对于有些RF阴性或早期难以确诊的RA,上述指标有利于诊断及预后的判断。目前,临床用的较多的如CCP抗体联合RF用于早期及RF阴性RA的诊断治疗。
ESR和CRP
ESR、CRP有时对于疾病的诊断、活动性、疗效等都有极大的意义。在CTD中,很多情况下,不同疾病的表现并不一样。CRP与ESR均属于非特异性指标,在临床上对于评估一般炎症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影响ESR测定的因素较多,因此有时其结果并不精确;而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物质,其测定结果不受年龄、性别、贫血、妊娠、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的影响;CRP升高和恢复比血沉快,此外,CRP升高幅度较大。总之,CRP较血沉更为敏感,在一般情况下更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很多CTD的活动期ESR、CRP可高,如RA活动期可有ESR、CRP高,而稳定期一般正常;但也有一些CTD,CRP不高,如在SLE中ESR可高,但如没有合并赶感染,CRP一般应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