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时候,医生的话,你听还是不听?听,又听进去几成呢?
如果一个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明确,拟定了治疗方案,开了医嘱。那么,患者对医生医嘱的合作性一般用“依从性”来描述。
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3类,在实际治疗中这三类依从性各占1/3。
那么,我们对医生开的药,到底是该“从”还是“不从”呢?中六君请来我院大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建林教授用他在临床工作中碰到的两个真实案例来给大伙儿说一说~
20多年前,这位河源的老农民,当时还是30岁出头的小伙子,没有明显的诱因出现了手和脚关节的肿痛,在某类风湿门诊就诊,服用该门诊自制的中药胶囊,症状明显时按医生嘱付加些不知药名的西药片,就这样一治就20多年。
服药时,痛虽可止,但关节逐渐变形,生活已不能自理。最近由子女带到我处就诊。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及体征,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满月脸”。我要求他扔弃剩下的胶囊药。这位老人说竟然说:还剩那么多,等服完了,再服我开的药。让人啼笑皆非,又不禁感叹:他的依从性太过好了!
19岁的花季少女,半年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肾炎、肠系膜血管炎,经过近3周的治疗,女孩情况好转出院。出院时我们嘱医院复查调整治疗。
而直到4个月后,这位女孩再次不得不复诊时,病情已再次复发。女孩说,因为要上班,一直每天服4片强的松,出院时其他治疗狼疮的药全停了。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她的危险期才度过。
应该说,即使是最好的治疗计划,患者不依从也会失败。本文的第二个案例中,如患者按正常医嘱复诊、调整用药,*建林教授预计4个月复诊时,病情也差不多应缓解了。她的情况可谓“可惜”和“好危险”来总结!
*建林教授强调,但是依从性好并不完全是刻板的遵守医嘱,不是像第一个案列中的“盲从”。而需要患者与医生良好的沟通交流!尤其是风湿病往往很难达到治愈的目标,一般目标应设定为控制病情,达到病情缓解为宜。国内外风湿病的治疗指南或推荐均建议治疗的方案要与患者一起来商定。患者应主动参与到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来,不做被动的参与者。
患者要利用复诊的机会,(如发现医生较忙)要利于新媒体(如医生的移动工作站、
一些紧急情况,如服药后出现药物过敏、上腹痛和黑便(黑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则可自行停药并寻求急诊医生的帮助。医生一般会与患者坦率地讨论问题后作出适当的调整用药方案。
患者不要盲目认为医生的方案一定是对的,可提出批判意见,特别是疗效不好、副作用大、经济负担过大时,也要找医生商谈。因医生也是凡人,知识和见识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林教医院医治不好,医院的专科求医,以求正确诊断、正确病情评估和精准用药。不要像第一个案例一样,到了疾医院风湿专科就诊。
此外,患者遇到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不明白时,还可咨询药剂师和护士。药剂师有时可发现医生开的不合理或不正确的处方,药剂师或护士的解释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对药物的误解和畏惧。
欲与专家交流
其实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跟中六君说说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