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跟想象得不太一样。
新冠疫情流调里的成都和现实中的成都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至少这座城市里的体育从业者们都会这样认为。麻将、火锅、酒吧、夜店……安逸和享受几乎和他们无关。
“打麻将的是少数,(郫都区疫情确诊病例)都是退休的,年轻人哪有这么休闲?”在成都一家体育投资公司工作的王杰告诉懒熊体育,最近两年加班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状态。每周六上午,他都要到公司开会。“年更忙,因为(成都)要办大运会。”
在当地政府关于年的工作规划中,“办好大运会,搞活一座城”被认为是四件头等大事之一。还有不到6个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就将于8月18日在成都开幕。成都的期望远不止办好这届比赛。在“新一线城市”的竞争中,他们更想通过承办大运会这样的国际综合体育赛事进行城市升级。北京、伦敦、东京等都曾有过类似的成功经验。
对于体育产业来说,这些信号的释放意味着机会到来。
劲浪体育作为西部最大的专业体育零售及服务运营商,过去很长时间都沿用着“职业经理+创始人”的管理模式——和他们的长期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李宁公司十分相似。随着成都逐渐成为明星体育城市,他们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希望在未来突破亿年销售额。不仅如此,劲浪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如FIBA3X3国际系列赛事、劲浪体育马拉松等大型赛事的运营和承办中。他们希望通过搭建专业的运动生活平台,促进运动零售业务的增长。
周边产业也在主动找寻着机会。就职于国际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的孙强告诉懒熊体育,他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商业气氛的变化。“比如最近两年快时尚开始走下坡路了,一些体育的业态和品牌被释放到市场。”据孙强介绍,戴德梁行在为大运会主场馆所在地东安湖体育公园提供策划和招商服务。
疯狂加班成为几乎每个成都体育人的常态。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卷入到这次体育浪潮中,每个人此刻都希望抓住眼前的机会。
建设国际赛事名城,成都市区内随处可见和大运会相关的宣传信息。
1.谋赛营城
如今的成都,体育已经超出了自有圈层里的影响力。城市里处处可见“爱成都迎大运”的宣传标语;从面馆老板到出租车司机,各类“非典型体育人群”也能热情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即将到来的大运会。
这将是西部地区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体育大赛,所有人都在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经验。时间是最大的困难。从申办成功到大赛开幕,成都只有两年多的准备时间。在以往常规的大运周期里,这个数字是5-6年;而对北京奥运会来说,整个筹办周期长达7年。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里的每个人都上足了发条,争分夺秒。中午1点,在执委会综合行政部的一间6人办公室里,还有3份盒饭无人认领。文秘处负责人彭家贵是第一批进入执委会集中办公的员工,他见证了集中办公区从最初几十人到如今几百人的过程。“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现在进入全面冲刺阶段,需要协调的工作更多。”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他刚参加完上午的会议。“两点左右还有一个会。”
新闻宣传部的胡锦枫在一旁不停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