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宁品牌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是国潮的代表,但创始人却说这不是李宁的发展方向。
安踏,一个人们眼中的平价国产运动品牌,带着土味,跟国际范儿压根儿不沾边。市值却排名全球第三。
如今的国产品牌早已深藏功与名,然而在国人心中,依然想给他们排个名次。那么,在你心中,李宁和安踏到底哪家强呢?
李宁年决定转战商界,加盟健力宝,创立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同年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机遇,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
随后业绩一路飙升,年成功在香港上市,第二年,拿下与NBA的合作,年李宁点亮奥运圣火让品牌和业绩达到当时的巅峰。
不过,接下来的转型让李宁吃一堑长一智,年,李宁放弃原有的二三线城市基础以及70后、80后客户群。
进军一线城市,甚至在国外也开了专卖店,客户群也定位成更加注重潮流和专业功能的90后。
但是一线城市是阿迪耐克主宰市场,当时90后还没有收入来源,所以仅4年就亏损了30亿。
临近退休的李宁重新回到企业,参加纽约时装周,签约NBA球员麦科勒姆,花一亿美金和韦德签下终身合同。
扭转局面后,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2.55亿元。相比营收,李宁更加注重科技的研发。
相继推出Bounse+及Cushion,李宁云和Drivefoam以及李宁。
其中Drivefoam和阿迪boost一母同胞,基础科技都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提供。
这种新型的极性发泡高弹材料使得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压力反馈速度能提升20%,且更加耐用。
韦德6前掌第一次使用Drivefoam后,李宁追风跑鞋的后跟部分以及驭帅12也配备了Drivefoam科技。
年1月,李宁推出“李宁”轻弹中底科技——长碳链聚酰胺弹性体PEBAX材料。
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工艺成型,比TPU重量降低50%,能量反馈达80%以上,可最大化降低跑跳运动中能量损失。
且在-40℃的极寒条件下仍保持高回弹性不硬化,也更耐变黄。
安踏和李宁战略不同,能做到市值亿港元,比李宁高6倍,全球排名仅次于耐克、阿迪的运动品牌。
靠的是多品牌的战略布局,也就是疯狂收购,买买买。
从年开始,安踏收购Sprandi,年安踏收购意大利品牌Fila中国商标权及运营业务,15年完成对英国户外休闲、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的收购,16年,安踏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在中国经营DESCENTE业务。
17年,安踏收购KingKow,并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经营KOLONSPORT业务。18年以53亿美元收购AmerSports,包含旗下始祖鸟(Arcteryx)、萨洛蒙(SALOMON)、ATOMIC、威尔胜(Wilson)、MAVIC、Suunto等等。
从91年成立至今,安踏从名牌鞋代工厂之都的晋江创立自主品牌,28年的时间,能将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收入囊中,这在中国服装行业收购史上都极其少见。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也不会水土不服。不仅如此,安踏也推出自己的潮流产品,签约NBA球星狼王加内特,汤普森。
果然“永不止步”,安踏创始人营销鬼才丁世忠让安踏把国产老大的位置做的安稳。
如果说李宁是国货之光,那安踏是实打实的国货之王,国产品牌大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颠覆我们的印象,实实在在的昨天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