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我肾虚、肾亏,我这肾是不行了吧?”“我这肾脏病不疼不痒,不用管吧,等有症状了再治疗也不晚吧?”“得了尿毒症,我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
中国人对于肾脏病超低的知晓率,让很多人对本病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普及健康知识,纠正错误认知,是很有意义而且有必要的。
肾脏病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肾脏自身原发疾病与其他相关继发性疾病导致肾脏损坏因素。
肾脏自身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囊肾、肾小管间质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其他相关疾病因素主要以糖尿病与高血压为主,同时乙型病毒性肝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也会通过相应病理改变影响肾脏,出现肾脏病变。
这些认识都是误区
相对于肾脏病知晓率低的情况,对肾脏病的错误认知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延误或错误治疗,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危害。人们对肾脏病的认识误区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误区一:男人都“肾虚”,“肾虚”就是肾脏病。
一些人常把西医上说的肾病等同于中医说的肾虚,有些人一查出是肾脏病,就简单地将其与“肾虚”或“肾亏”画上等号,乱吃补药,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二:肾脏病不痛不痒,不影响生活,可以不用治疗,等出现症状了再治也不晚。
俗话说,“养病如养虎”。这句谚语是告诫人们,有病要及时、积极地治疗,如果有病不治疗,就像家中养着老虎一样,危险必会爆发,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误区三:得了肾脏病就得吃激素治疗,激素副作用太大,不能吃。
这是对抗生素认识的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其实,用不用抗生素要视病情而定,需要对症合理用药。激素在一些肾脏病的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急性肾脏病来讲,可以迅速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而不用,当然更不能滥用,只有把握好它的适应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误区四:慢性肾炎经过治疗还有蛋白尿,药物吃不吃都行。
蛋白尿既是肾脏病的表现,同时又会作为新的病因导致肾脏受损加重,因此对于蛋白尿、高血压等一些没有痛苦的表现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治疗就治疗。
误区五:尿毒症就是绝症,一旦透析就有依赖性,不能透析治疗。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很多病人得了尿毒症就放弃治疗,因为在当时尿毒症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尿毒症已经不是绝症了,现有的能够存活的透析病人已经到了岁,从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来看,透析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持续了46年,因此,尿毒症患者正确透析,其整个存活时间是比较长的。
肾脏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已经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需要预防治疗两不误。
首先,要做到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指对已有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的疾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损害的发生。二级预防:指对已有轻中度慢性肾损害的患者及时进行积极正规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损害的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三级预防:指对尿毒症患者及早采取肾脏替代治疗,防止尿毒症的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还要做好以下几点:学习相关科普知识,正确认识肾脏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正确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管理并发症;适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作者:医院肾内科曹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