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反复、降不下来,就像是悬在肾病患者心头上的一把刀,随时可能落下,伤人性命。
为了降蛋白,忍受着各种副作用吃了不少苦头。那些吃一段时间激素就能把尿蛋白降下来的患者还算是幸运;还有相当一部分肾综患者,吃激素吃了两三个月,尿蛋白还是“高高在上”,病情还是没有缓解,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随着病程的迁延,离肾衰竭只能更近!
那这样就没希望、治不好了吗?
别急,先对照看看是不是踩了这几个“坑”,予以纠正后肾脏只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身有多个并发症
存在感染、急性肾损伤、脂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一部分患者经过治疗消除这些致病因素后,就会对于激素治疗变得敏感,尿蛋白也会更容易降下来。
2、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会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加重蛋白尿,而且引发的血栓等,又会进一步阻碍病情的治疗。患者可使用肝素、尿激酶、潘生丁等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对缓解蛋白尿也有效果。
3、执念太深
不少患者相信“久病成医”,每每与医生意见相左时,都是自己看着办,或者相信土方偏方,而不是选择相信正规专业的医生。依从性差,盲目治疗,患者更容易跌进肾衰竭的坑里。如果能够放下一身执念,用医不疑,积极配合治疗,肾病治疗会简单很多。
4、治疗有失规范
很多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时,使用剂量不足、减药太快,要么就是觉得吃了几天没有效果就不治了,可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选择了治疗,就按照医嘱规范着来,这样才能真正地显示出疗效。
5、治疗过于单一
激素不敏感,还可以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胞素、他克莫司等,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难治性肾病的缓解率;单纯激素治疗尿蛋白容易复发,咱最好结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既能更有效地解决尿蛋白的漏出问题,使尿蛋白难复发,又能抵消激素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中西医结合在肾病治疗方面已经至臻完善。患者不必拘泥于一种治疗方式,达到保护肾功能、降尿蛋白的目的才是最主要的。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这些病理类型的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反应差,更容易进展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这类患者更要坚持改善以上5大因素。
坚持积极治疗,绕过上面5个坑,总比破罐子破摔坐等透析好太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