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每天都会小便,你可能觉得尿液是人体的排泄废物。其实,一个人是否健康,尿液很有发言权,除了“冲刷”细菌,它的量、色、气味等细微改变都是疾病的信号。
肾脏生成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将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或有害物排出体外,维持机体健康状态。因此,尿液的量、色、气味等细微改变都是疾病的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味道
正常的新鲜尿液并不“骚”,有氨臭味。如果尿液的气味变得很特殊,可能是疾病的预兆:苹果味的尿可能是糖尿病酮症、腐臭味的尿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刺鼻的氨味则是膀胱炎或尿潴留的表现。
颜色
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但会受饮水量、食物、药物的影响。
喝太多水,尿液呈无色透明
喝水不足甚至脱水,会呈深黄色
摄取大量胡萝卜、木瓜呈深黄色
红心火龙果含甜菜红素,会使尿液呈红色
服用药物利福平,尿液可呈桔色
服用B族维生素呈亮黄色
以上情况只要停食相关食物或药物,尿液颜色即可恢复正常。以下情况则可能是疾病信号:
1、尿液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是尿中混入血液,又称肉眼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
2、尿液呈浓茶色、酱油色:多见于溶血、挤压综合征以及过度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
3、尿液呈稀牛奶状称作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等。
4、尿液呈白色混浊,含大量白细胞:称脓尿,见于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
尿量
肾脏每4分钟就可以把全身血液过滤一遍。人体24小时可形成~升原尿,但实际排出的终尿只有1.5升左右。
若超过2.5升为多尿,多见于水摄入过多、糖尿病、尿崩症等;低于毫升为少尿,低于毫升为无尿,多见于休克、肾脏疾病、尿路梗阻患者。
尿的次数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题:
一个正常人24小时总尿量是0毫升,每次尿尿会排出~毫升,按毫升算,那就要尿:4.3次。当然,这是个平均数,通常健康的成人白天会尿3~6次,夜间尿0~1次。
如果24小时尿了8次以上,夜尿超过2次,每次尿得还特别少(小于毫升),就属于“尿频”。导致尿频的病因有可能是糖尿病、尿崩症等,不一定是肾病。
值得注意的是:肾不好的代表反而是尿少!
尿量是善变的:天气热出汗多,尿就会减少;要是水喝多了,尿就会增加……这些都不能说明肾不好。
而肾不好更多的表现,恰恰是尿少。至于尿多,只在一些急性肾功能损伤的过程中会短暂出现。当尿少到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抽血检查就会发现肾功能异常,如果一直少下去,甚至可能出现尿毒症。
想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疾病治疗信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