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传染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尿蛋白都是如何产生的病理性尿蛋白是如何形
TUhjnbcbe - 2024/10/9 8:44:00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有微小孔隙,能够阻止血浆中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滤入尿液,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B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可以被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尿中,同时,肾小球基膜含有丰富的涎酸蛋白,使其表面形成阴电荷层,血浆中某些蛋白质虽然分子量不大,但带有阴电荷;同性相斥,亦不能滤过进入尿中,血清白蛋白在血清pH为7.42条件下,呈阴电荷状态,因而也很难通过。此外肾小管对蛋白尿呈无选择性地重吸收。因此,正常尿中蛋白很微量,24小时尿中仅含有20-80mg的蛋白质,一般小于mg。多为小分子蛋白,或由肾细胞、尿路上皮细胞排泌的某些蛋白质。

由于肾小球的疾病,使肾小球滤过膜或电荷屏障受到破坏,就会有大量血浆蛋白被滤入尿中,而出现蛋白尿,称之为病理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性等。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肾小球性蛋白尿外,还有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见于肾小管及间质的疾病。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病理状态下,血浆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大量增加、且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进入尿中,形成蛋白尿。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严重挤压伤等疾病。肾组织性蛋白尿指肾组织的蛋白质进入尿中或肾组织在病理状态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质。4类病理性蛋白尿的特点是:肾小球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量较多,以白蛋白为主,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量较少,以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为主;肾组织性蛋白尿常不单独存在,多与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蛋白尿同时存在;溢出性蛋白尿有原发疾病存在,为特殊的蛋白质。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屏障作用减弱,大量血浆蛋白质漏出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造成蛋白尿。这种蛋白尿临床上最常见,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尿蛋白为选择性蛋白,70%以上是白蛋白,还有转铁蛋白等中分子量的蛋白。但当肾小球滤过膜损害严重时,某些分子量较大的球蛋自、β脂蛋白的比例会增多,可从少量(24小时尿蛋白mg)至每日30g以上,多数24小时尿蛋白大于2g,尿蛋白圆盘电泳显示大、中分子蛋白尿类型。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影响对肾小球滤液中蛋白质的重吸收而造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汞、镉、金等)中毒、先天性多囊肾、肾髓质囊性病、海绵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等。蛋白尿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如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为主,白蛋白较少。一般24小时尿蛋白含量在0.2-2g之间,尿蛋白圆盘电泳显示小分子蛋白尿类型。

尿分析一旦发现蛋白尿,不要过于紧张,一定及时复查,找专业肾脏病医生协助诊断。

1
查看完整版本: 尿蛋白都是如何产生的病理性尿蛋白是如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