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危害全身血管,对大血管的损害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对微血管的损害则会导致眼睛、肾脏等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一旦糖尿病患者肾脏受到了损害,医学上就称之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得肾病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高血糖
肾脏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人体约有1/4的血液是供应给肾脏的,当血糖升高时,肾脏就相当于被浸泡在很高的糖分里。
同时,肾脏内血压很高,导致糖分很容易侵蚀肾脏,对肾脏造成损伤。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
高血压
糖尿病往往并发高血压,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高血压会造成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脏小动脉硬化,肾脏因此缺血而发生损害。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肾脏持续不可逆进展。
而在肾病早期,肾脏内的某些细胞感受到肾脏缺血,会释放出一种能收缩血管的物质到血液内,可增高全身血压,使流入肾脏的血液增加,缓解肾脏缺血。
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组织或延缓上述两个过程的发展。
血脂代谢异常
血脂代谢异常,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损害肾脏,进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在高血脂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增加,毛细血管中红细胞聚集,小动脉平滑肌紧张和内径改变,导致肾脏血管微循环灌流减少。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原因,会使血脂水平进一步升高。
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肾病,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是逐渐积累的,在临床上分为5期,分别为:
肾小球过滤期、静息期、微量蛋白尿期、临床期和肾功能衰竭期。
前三期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是延缓病情的最佳时机,若进行有效治疗可逆转病情。
一旦出现大量尿蛋白(尿蛋白3.5g/d),则进入第四期,也就是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时肾病的进展只能被延缓,不能停止。
进入第五期后,则是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比由肾炎导致的的预后更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测
晚期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并且症状是缓慢出现的,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可能已经不容乐观。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的尿蛋白和肾功能异常,不能判断糖尿病肾病是否发生或处于什么阶段。
肾脏功能结构和结构的早期变化,会体现在一些细微指标的改变,如:
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指标。
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早期肾病,进而预防或延缓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