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0.html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更有把握的断定病机何在,尤其是脉诊反应的最为实时和准确。
但是四诊里,普通老百姓通过日常自我体检、望舌、看舌苔变化来辅助了解判断身体、疾病的大体状态是很有作用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舌苔的舌诊: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胖大舌
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补腰健肾膏、肾炎温阳片、肾炎消肿片等。
齿痕舌
图解: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薄白苔
图解: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
主病及相关研究:薄白苔,舌色淡红清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薄白苔形成: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
《辨舌指南》中说“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可汗(发汗法),......如麻*羌活之类”常见的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若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头项强痛.无汗或少汗,脉浮紧,则可用散风寒解表的麻*汤加减;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可用银翘散加减。常用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冲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薄白干苔
图解: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主病及相关研究: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
薄白苔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升阳益气之法。
上述薄白干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状可参考用药。常用的中成药有:清热养阴类——银翘解*丸、银翘解*冲剂、银*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热解*口服液、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双*连口服液、宣肺益气类——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浆、止咳橘红口服液。
厚白腻苔
图解: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主病及相关研究: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辨舌指南》:“舌苔白腻,胸隔闷痛,心烦干呕;时欲饮水,水入则吐,此热因饮郁,宜辛淡化饮。”
厚白腻苔主病:主湿、主痰、主寒。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腻,治当温散寒湿,方选羌活胜湿汤。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为感受湿热病*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又复感外邪引发;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积粉。
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方用达原饮。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治宜温阳醒脾行水,方用温脾场。
——值得往意的是,热因饮郁,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并不现*苔;然毕竟中郁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苔。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也可按证试用部分中成药。常用的此类中成药有:小青龙合剂、苏子降气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洋参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脉散口服液、冠心生脉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养心丸等。
白苔燥裂舌
图解: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关研究: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苔色尚未及转*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舌鉴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误服温补,灼伤真阴,无*黑色者,真阴将枯竭舌,舌上无津,苔已干燥,故不能变显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丸、板蓝根冲剂等。
*腻苔
图解:*腻苔:舌象为苔色*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色粉末调涂舌面。
主病及相关研究:*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另外,辨*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
——若淡红舌,*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疏通表里。
——若红舌,*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治宜清热化湿,涤淡导滞。——若紫舌,灰*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症等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燥苔
图解:*燥苔舌象为苔色*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主病及相关研究:*燥苔:成因有数种:
(1)苔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
(2)苔*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3)舌苔干色*,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4)若苔色老*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
*燥苔主病: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气分热盛津伤,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实热里证,邪热结脏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因*燥苔多合并有复杂的主病,所以用药也要根据病情来定。常用的清热去火药中成药有:清热解*丸、新清宁片、紫雪散、安宫牛*丸等。
*苔
图解:*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苔。
主病及相关研究:*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苔,薄*腻苔。厚*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苔颜色有淡*、嫩*、深*、焦*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百鉴辨正·*苔总论》认为*苔,表里实热症有之,表里虚寒证则无。邪热熏灼令苔现*色,淡*为热轻;深*为热重;焦*为热结。外感病舌苔由白转*为表邪入里而化热,在伤寒则属阳明;在温病则属气分。而表证、虚寒证亦可见*苔:若薄白带淡*苔,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若淡*厚苔,为胸腔湿热,气滞不宣;若舌谈胖嫩,苔*滑润.为阳虚水混下化、因此说,*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绝对的。
*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总之,研究者们认为,*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苔。
薄*苔
图解:舌上苔呈*色,薄*苔薄白中带有浅*苔,色淡*。
主病及相关研究:薄*苔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苔。常见的*苔主要为薄*苔,薄*腻苔。厚*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薄*苔多由白苔转来,示病变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热.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长)。
《伤寒论本旨》中说:“凡现*苔浮薄色谈者,其热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气所主之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即病犹在表(表浅);言胃,指里(深层)证。
——若薄*而润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热不甚(不严重),津液未伤;治当清热透表(把病邪从表浅的卫分通过发汗驱逐出去);
——若薄*而干苔,则当辨(分辨)病人不恶不怕)寒反恶热(反而怕热),为伤寒外邪初入(刚刚进入)阳明(胃)之里,或温热之邪欲入(要进入)气分,为胃家热而未实(胃中有热但并不太重)),热邪伤津之证。宜甘寒轻剂以濡养津液;
——若薄白而带浅*苔,为风热在表或风寒化热,当辛凉解表。
上述薄*苔有伴有:(1)发热头痛、咽干乏力、咳吐*痰等可试用清热透表类药。常用的中成药有:银翘解*丸、银翘解*冲剂、银*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热解*口服液、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双*连口服液等。
(2)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咳吐*痰等可试用甘寒轻剂类药。常用的中成药有:抗病*口服液、金莲清热冲剂、银翘解*冲剂等。
(3)上述症状较重者除可适用上述药外,还可试用清肺抑火丸、竹沥化痰丸等药。
灰苔
图解:灰苔: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舌苔灰黑”。
主病及相关研究:灰苔严格说,舌苔灰与舌苔黑之色泽、主病不尽相同。然苔色渐黑即为灰;苔色深灰则为黑,苔灰主病略轻,苔黑主病较重,随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苔同时并见,《辨舌指南·辨舌之颜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轻也。加以青*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当与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证,但尚有寒热之分。
《伤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阴中寒证也。……宜理中汤主之。如杂症而现黑滑苔者,必是湿饮伤脾,宜温中和脾逐饮治之。”可见灰苔湿润,多为痰饮内停,寒湿内阻;若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见于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见于内伤杂病;邪热传里,时疫,郁积,蓄血等,均可见灰苔。
灰苔主病:灰苔干燥,主阳明腑实,阴液已伤,若腑实证在,治直苦寒攻下;若无腑实证候,脉细数,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腻,主痰湿内阻,温病兼挟痰湿之证,或伴其他险恶证候,还当细辨。治宜温中燥湿,芳香清化。灰苔滑润,兼吐利脉细,主阳虚有寒之阴证,治宜温阳祛寒,如四逆,理中等。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热、淡湿之不同,临床还需结合舌质、舌面润燥及其它证候审察辨证。
焦*苔
图解:焦*苔:舌象为苔色老*而焦,或厚而色深*,*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
主病及相关研究:焦*苔为胃家实热内结之象。《国医舌诊学》“*而干者,胃液伤也;老*焦裂者.热甚也;老*甚而黑者、火极似水也,宜急治;*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肠胃腐败也。”若细分舌质辨,则分淡白舌,根焦*苔,为舌体较大,舌质谈白,舌尖致舌根满布*苔夹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色。*苔乃胃热炽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热而发;亦或热邪直入阳明,温邪进入气分,根部焦*乃胃、肾阴液大伤。
主病:阳明腑实证,脏腑三焦实热,或温热病后期,胃肾阴亏,及多种发热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泻下,清热生津。又绛舌,焦*苔,舌质红绛,两侧绛而发紫,舌根部焦*色苔,燥而少津,为外感邪气,化火入里,灼伤营血,津液耗损,胃肠实热,肾阴亏损,从而使阴津不足。
邪热与糟粕结于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质由红到绛,令苔色由*转焦而无津。主病:温热病邪入营血,或兼阳明燥实证,各种感染性疾病,各种长期发热不退。治宜清热通里,凉血解*。由于焦*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淡白少津舌
图解: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没有津液。
主病及相关研究:淡白少津舌多因阳气虚损,不能生化津液,或阳虚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体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经过阳气温煦而化生,复经阳气运行而输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阳气虚弱,则脾阳不能生津,肺气无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干燥,即是一证。阳虚,则既不能化水成津,荣润诸窍,又不能散布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
淡白少津舌主病:阳气虚损,津液不足。治宜扶阳益气,生津润燥。临床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贫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舌苔白厚而腻,脉缓者可试用健脾燥湿类药;脾胃虚寒——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软弱者可试用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类药;常用的中成药有:平胃丸、香砂枳术丸、香砂养胃丸、理中丸、*芪建中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淡白夹瘀舌
薄白,舌质淡白,有瘀斑。
主病及相关研究:淡白夹瘀舌:前人关于淡白含文献中,较少论及淡白夹瘀(斑、点)舌象,临床确有此类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当与血虚兼瘀有关。现代舌微循环研究发现图解:舌苔,淡白白舌之凿状乳头内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缓慢,血管口径变细,而导致局部血流瘀滞,红细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见淡白舌,边尖可见瘀斑、瘀点。
主病:气虚血瘀。血虚血瘀。临床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类重度贫血病人的舌象。治宜:养血益气活血。
常用的中成药有:
——气血两亏:归芪茸血晶、八珍丸等。
——脾肾阳虚:血速升冲剂、再障生血片、生血丸等。
淡白湿润舌
图解:淡白湿润舌:舌色淡白,舌上润,或湿润多津。
主病及相关研究:前者淡白舌为气血两虚,其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气虚则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又气虚,最终气血两虚。不能上荣舌面,多由于疾病久延,失血过多所致,治宜气血双补,以十全大补汤之类,缓缓图功。后者湿润舌为脾虚寒湿淡白舌,其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多因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之,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则舌淡白无华,脾虚无以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则舌体湿润胖嫩。治宜温脾助阳,祛寒逐湿。
临床多见于虚证、妇科大失血后气血两虚证病人的舌象。常用的补气养血类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全鹿丸、乌鸡白凤丸、人参养荣丸、安坤赞育丸等。
鲜红裂纹舌
图解:舌色鲜红,舌中有裂纹,如人字形等状。
主病及相关研究:鲜红裂纹舌属心火播灼,热*熏蒸;若舌色深红,苔白而分布不均或无苔,舌面有很多裂纹如刀切状深沟,多见明虚火旺,不济火,或真阴耗竭。若舌中碎裂,属血枯液涸。如裂纹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为热盛伤津,胃液灼伤,或肾水攻心所致。
鲜红裂纹舌主病:阴虚发热,邪入营血,胃阴不足,痰热凝结。治宜清心泻热,滋阴养液。临床多见于发热、脱水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慢性肠炎,肝硬变等病人的舌象。由于鲜红裂纹舌兼证较多,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老舌
图解: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即为苍老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老舌多由于邪气方盛,正气不衰,故质坚色苍。《临床验舌法·验舌分虚实法》认为,凡物之理,实则其形坚敛,其色苍老;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而且,气尚稚,其质尚嫩,其气已盛,其质则坚。故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且邪热亢盛,气血塞实于上,正邪剧争,致使舌形色坚敛,故多主实热证。
《辩舌指南·辨舌之神气》亦认为舌质坚敛苍老,不论苔色*白灰黑,病多属实。《察舌辨证新法·*苔类分别诊断法》认为,不反舌质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凡苔色深浓枯暗质暗为老色,或老苔亦主实证。其中老*色苔,为胃中阳气旺盛之候。*如炒枳壳色为胃阳盛极,阳亢阴虚之候,*黑相间,如锅焦*色,抚之棘手,看之不泽,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临证验舌法》也指出,舌青苍老,是肝胆邪盛,宜泻火精肝饮治之;*而苍老,为啤胃两经邪盛,宜泻*散治之;赤而苍老,为心与小肠邪盛,宜泻心汤;白而苍老,为肺与大肠邪盛,直泻白散;黑而苍老,为肾与膀胱邪盛,宜清肝饮。
现代研究认为:舌之苍老当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而交感神经张力亢进有关,使唾液浆液性分泌减少,粘液分泌代之。老舌兼证较多,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鲜红干燥舌
图解:鲜红干燥舌:舌色鲜红或深红,舌面干而少津。
主病及相关研究:《舌鉴辨证》:“红嫩无津舌,全舌鲜红,柔嫩而无津液,望之似润而实燥涸者,乃阴虚火旺也。”在外感病中,热邪入里,营阴受损,津液被劫可见此种舌象。或为内伤病中,素体阴亏,久病气血俱虚,津液不布,虚上上浮,失其清润而成。若仅在舌尖部鲜红而干,其余为淡红色,则是心火独旺之征候。
鲜红干燥舌主病:——主热邪入里,营热津伤。治宜清营养阴。
——主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
——主心火独旺,治宜泻心火导热下行。
总之凡因暴泻、消渴而致气阴俱伤,如脱水,电解质紊乱之鲜红干燥舌,均可立清热生津,滋阴降火之法。
由于鲜红干燥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11月11日济南、11月23日长沙李松芝授课
时间日期:
11月11日济南报到11月12日--11月14日(3天)11月23日长沙报到11月24日--11月26日(3天)
报名电话/陈主任
腹针
简介
腹针是薄智云先生总结发明出来的一套针灸新技术。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了:“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调控系统”的理论依据。通过针刺以神阙(肚脐)为中心的腹部穴位来调整气机,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腹针专家郑怀玉老师的多年临床研究精华更具有独到之处。腹部包括许多重要脏器,并分布着广泛的气血经脉,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腹部施针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和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且疗效显著。
疗法特点
1、简便:只用20左右个穴位,易学易掌握。
2、无痛:不要针感,基本无痛。老少皆宜。
3、安全:在腹部浅层扎针,绝对安全舒适。
4、高效: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稳定快速的优势
5、治疗范围:腹针适应范围广,涉及病症多,包括各种疼痛,内科,妇科,美容
治疗范围:
腹针适应范围广,涉及病症多,对内科病如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头晕耳鸣,糖尿病,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眼底病,老年痴呆,痛风,四肢寒凉,手足不温,静脉曲张,带状疱疹,抑郁症,肥胖症,便秘,胃肠病患;外科病如颈椎病,颈肩痛,上下肢痛麻,腰间盘突出,腰背部酸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关节扭伤,网球肘,偏头痛等;妇男科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健忘,盗汗,潮热,男性性功能障碍,阳萎,肾虚精少等,儿科如脾胃失调过胖过瘦,小儿假性近视等;美容科如面部雀斑,*褐斑,肝斑,痤疮,青春痘,红血丝,激素脸,肥胖,美化妊娠纹,手术刀口疤痕等,让广大爱美之人在对全身疾病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可达到修复形体,减少皱纹,减肥减龄的效果,对于临床以做手法为主的按摩师也是个可以减轻体力劳动。
本课程讲授宗筋的落脏理论在腹针的应用,相关疾病的特效穴位的应用及个人在多年临症中积累的望诊心得,通过望舌,望手,望脐,望腹,让学员当天就会诊病断病治病。每天按排固定时间让学员进行动手操作,让没动过针的学员可当场学会扎针。
专家简介
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