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血尿?
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个,或1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个,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
原因有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外伤、药物等因素,不同原因的血尿对机体影响的差异很大。
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
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
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二)、发现红色尿后,如何区分?
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还是假性血尿,有些药物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酚红等;需与真性血尿区别。
(三)、血尿的病因有哪些?
1.肾脏及尿路疾病
(1)炎症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
()泌尿系统结石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结石,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3)肿瘤 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
(4)外伤 是指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5)先天畸形 多囊肾,先天性肾小球基底膜超薄,肾炎,胡桃夹现象(该病是血管先天畸形引起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挤压,引起顽固性镜下血尿)。
、全身性疾病
(1)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3)感染性疾患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等。
(4)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
(5)内分泌代谢疾病 痛风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6)物理化学因素 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如磺胺、酚、汞、铅、砷中*,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物、运动后等。
3、邻近器官疾病
妇科脏器如子宫、阴道,或直肠的肿瘤,侵及尿路,可引起血尿和梗阻。
(四)、分段尿的血尿有哪些异常?
将全程尿分段观察颜色,如尿三杯试验,用三个清洁玻璃杯分别留起始段,中段和终末段尿观察。
1、初始血尿:血尿仅见于排尿的开始,病变多在尿道。
、终末血尿:排尿行将结束时出现血尿,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
3、全程血尿: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全过程,出血部位多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
(五)、针对血尿需要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无症状的血尿应首先考虑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血尿伴有疼痛,尤其是伴有绞痛应考虑尿路结石;如伴有尿痛及尿流中断,应考虑膀胱结石;如伴有明显膀胱刺激症状,则以尿路感染、泌尿系结核以及膀胱肿瘤等多见。
此外,应结合患者病史、年龄、血尿的色泽、程度等对血尿的原因进行综合判断。
1、尿沉渣检查
尿沉渣中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表示出血来自肾实质,主要见于肾小球肾炎。
尿蛋白测定:血尿伴有较严重的蛋白尿几乎都是肾小球性血尿的象征。
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见于某些类型的肾炎。
、尿红细胞形态
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是目前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用的方法。
当尿红细胞数8×10^6/L,其中异形红细胞(环形、靶形、芽胞形等)30%,应视为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尿蛋白定量毫克/4小时,常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
如果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出血(即非肾小球性出血)其红细胞大多数是正常形态的,仅小部分为畸形红细胞。
如为肾小球疾患而致血尿,则绝大部分为畸形红细胞,占75%以上,其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
3、此外,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一步开展泌尿系彩超、CT、或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查找血尿的原因。
(六)如何治疗?
血尿病因复杂,有的病情很严重,医院检查确诊,早期治疗。
1、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
、在平时生活中,不能经常使膀胱高度充盈。感觉到尿意,即排尿,以减少尿液在膀胱存留时间过长。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总之,发现血尿,应该及早检查、确诊、及时治疗;如果难以确诊时,需定期复查。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自网络及同行专家资讯,纯属科普分享,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