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星标/置顶甘肃好老师专升本
下一个上岸的就是你
《小学教育》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师范类3+2专科)应届毕业生对教育学原理、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原理(90分)、教育*策法规(30分)、小学教育心理学(80分)等三部分。
(一)《教育学原理》部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基本内涵
2.教育的构成要素与形态
3.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的
第六章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构成
2.学校教育制度
3.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
第七章课程
1.课程与课程理论
2.课程类型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4.课程改革
第八章教学
1.教学概述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4.教学方法
5.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评价
第九章德育
1.德育的含义及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2.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3.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和社会学习模式
4.德育实施中的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地位、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教师发展的途径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育*策法规》部分
第一章教育*策法规概述
1.教育*策的内涵、我国教育*策的历史沿革
2.教育*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3.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
第二章我国教育的基本*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内容、法律责任
第三章我国基础教育的*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过程、法律责任
第四章我国教师教育的*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法律责任
第五章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内容、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内容、法律责任
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事故与责任的界定、事故处理程序
第六章我国重要的教育*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价值意义
(三)《小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小学教师心理
1.小学教师的角色
2.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
3.小学教师的威信
4.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成长
5.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概述
1.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2.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
3.小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四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1.问题解决概述
2.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创造力概述
4.创造力的主要观点
5.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及其培养
第五章学习理论
1.学习概述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认知派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1.学习动机概述
2.学习动机理论
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4.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七章小学生知识学习
1.知识概述
2.知识的表征
3.知识的获得及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促进
4.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第八章小学生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基本概念
2.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
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4.促进小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
第九章小学生技能学习
1.技能概述
2.智慧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3.动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十章小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
1.学习策略概述
2.小学生学习策略训练
3.学习习惯概述
4.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第十一章小学生品德心理
1.品德心理概述
2.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3.品德理论
4.小学生道德行为的促进
第十二章小学课堂管理心理
1.课堂管理概述
2.小学课堂时间管理
3.小学课堂情景管理
三、考试难易程度
较容易30%
中等程度40%
较难30%
四、说明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资料)分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路》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电路》课程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是否能够运用《电路》课程相关知识求解,分析,设计相关工程实践内容。具体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掌握判别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方法;
2.掌握计算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功率和能量及判别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方法;
3.了解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受控源与独立源的物理模型;
4.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内容及在电路求解中的运用方法。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掌握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的基本方法;
2.掌握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并联的等效;
3.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4.了解输入电阻的概念,掌握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掌握确定电路中独立KCL和独立KVL的方程数;
2.掌握支路电流法方程的列写及分析电路的方法;
3.掌握网孔电流法及回路电流法方程列写及分析电路的方法(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处理、无伴电流源及受控电源支路的处理);
4.掌握结点电压法方程列写及分析电路的方法(理想电压源支路的处理、无伴电压源及受控电源支路的处理)。
第四章:电路定理
1.掌握叠加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掌握齐次定理及替代定理的内容、应用及证明;
3.掌握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4.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第五章:含运放的电阻电路
1.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及其静特性;
2.掌握虚短、虚断及虚地的概念及其在分析含运放电阻电路中的应用;
*3.了解用结点电压法分析含理想运放电路的方法。
第六章:储能元件
1.掌握电容的电压与电流关系,了解电容功率和储能的计算方法;
2.掌握电感的电压与电流关系,了解电容功率和储能的计算方法;
3.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等效。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掌握动态电路动态方程的列些及初始值的确定;
2.掌握一阶电路零输入、零输入及全响应的求解方法;
第八章:相量法
1.掌握复数的四种表示形式及相互运算;
2.掌握正弦量基本概念及其三要素;
3.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及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4.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应用。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掌握动态电路阻抗和导纳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2.掌握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等效方法;
3.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相量图的画法;
4.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分析方法;
5.掌握瞬时功率p(t),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的定义及它们的区别;
6.了解R、L、C元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7.掌握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掌握互感的定义及确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的方法;
2.掌握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方。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1.掌握网络函数H(jω)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频率响应。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1.掌握三相电源的星形及三角形联结方式;
2.掌握三相电路(电流)线电压和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2.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功率和能量的计算及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判别方法;
3.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受控源与独立源的物理模型;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内容及在电路求解中的运用。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2.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并联;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
4.输入电阻的概念,输入电阻的计算。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电路中独立KCL和独立KVL的方程数;
2.支路电流法;
3.网孔电流法及回路电流法;
4.结点电压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
1.叠加定理;
2.齐次定理;
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五章:含运放的电阻电路
1.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2.虚短、虚断及虚地的概念及其在分析含运放电阻电路中的应用;
第六章:储能元件
1.电容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2.电感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3.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等效。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动态电路动态方程;
2.一阶电路零输入、零输入及全响应;
第八章:相量法
1.复数的四种表示形式及相互运算;
2.正弦量基本概念及其三要素;
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及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应用。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动态电路阻抗和导纳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2.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等效方法;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相量图的画法;
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分析方法;
5.瞬时功率p(t),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的定义及它们的区别;
6.RLC元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7.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互感的定义及确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的方法;
2.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方。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1.网络函数H(jω)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串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频率响应。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1.三相电源的星形及三角形联结方式;
2.三相电路(电流)线电压和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3.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
参考书目:《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气控制与PLC》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是否能够运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故障分析、PLC控制等,设计相关工程实践内容。具体要求:
1.了解低压电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接触器、继电器使用方法及选型,掌握指示灯、开关等其他常用电器的使用及选型。
2.掌握各种常用电器的图型符号与文字符号,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绘制、基本电气控制方法、三相电动机的电气控制电路,了解电气控制电路的逻辑代数分析方法。
3.了解PLC的应用场合与发展趋势,掌握PLC的主要特点及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性能、编程语言与硬件配置。
4.掌握PLC的硬件组成、外部接线、内部组成I/O的地址分配,了解S7-PLC编程软件。
5.掌握s7-基本逻辑指令、定时器与计数器指令、比较指令、数据传送指令、数据转换指令、移位与循环移位指令、数据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中断事件与中断指令、高速计数器与高速脉冲输出指令、实时时钟指令。
6.掌握PLC梯形图的编程特点和原则、AND电路、OR电路、自锁(自保持)电路、互锁电路、分频电路、时间控制电路、计数控制电路、脉冲控制电路、其他电路
7.理解掌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了解展厅人数控制、多台电动机顺序起动与逆序停止控制、房间灯的控制、流水灯控制、小车自动往返控制、多地点控制、燃烧机起动与停止控制、彩灯控制、门铃及警铃控制。
二、考试内容
1、低压电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接触器、继电器使用方法及选型。
2、三相电动机的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电气控制方法。
3、PLC的主要特点及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性能、编程语言与硬件配置。
4、s7-PLC的硬件组成、外部接线、内部组成I/O的地址分配。
5、s7-基本逻辑指令、定时器与计数器指令、比较指令、数据传送指令、数据转换指令、移位与循环移位指令、数据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中断事件与中断指令、高速计数器与高速脉冲输出指令、实时时钟指令等的应用。
6、AND电路、OR电路、自锁(自保持)电路、互锁电路、分频电路、时间控制电路、计数控制电路、脉冲控制电路。
7、梯形图与语句表的相互转换。
8、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多台电动机顺序起动与逆序停止控制、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等的电气控制电路、梯形图、I/O地址分配完整的电气控制设计。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
参考书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永红
《油气储运》
一、考试目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工程流体力学及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
二、考试范围
熟练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及《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两本教材中的内容,上述教材分别由袁恩熙和杨筱蘅编著,出版日期为年和6年,出版社为石油工业出版社和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流体力学》(该部分总分为分)
1.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1)了解流体的概念
(2)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2.流体静力学
(1)了解掌握流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2)理解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3)要求掌握重力作用下的流体平衡。
(4)要求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潜伏原理
3.流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1)要求了解研究流体流动的方法
(2)要求理解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3)要求掌握连续性方程。
(4)要求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4.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
(1)了解管路中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理解两种流态及转化标准。
(3)理解层流流动分析。
(4)掌握紊流的流动分析。
5.压力管路的水利计算
(1)要求了解管路特性曲线。
(2)掌握长管水利计算。
基本题型及分值
第二部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该部分总分为分)
1.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计
(1)要求了解管道运输特点、输油管道发展概况、我国输油管道的现状及任务和管道建设程序、选线原则、勘察中收集资料的内容及勘察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2)理解输油管道组成,掌握输油管道类型。
2.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1)要求了解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
(2)要求掌握输油管道的压能损失。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温输油管道的相关工艺计算过程。
3.加热输送管道及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工艺计算
(1)要求掌握热油管道的温降计算
(2)要求掌握热油管道的摩阻计算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加热输送管道的相关工艺计算过程。
4.易凝高粘原油输送工艺
(1)要求了解影响管壁结蜡强度的因素、析蜡结蜡对管道摩阻和温降的影响。
(2)理解管壁结蜡的机理,掌握含蜡原油加热输送的特点、含蜡原油的输送方式。
5.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
(1)要求了解影响热油管道温降的因素、热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
(2)理解热油管道的经济运行方案,掌握热油管道的工作特性、清管技术以及热油管道的启动方法。
6.顺序输送
(1)要求了解顺序输送在成品油管输中的作用、混油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顺序输送批量和最优循环次数的概念,掌握顺序输送的特点和影响混油量的因素、减少顺序输送混油的措施。
7、输油站
(1)要求了解确定工艺流程的原则及常用输油泵与原动机、输油站的主要生产设施
(2)理解泵站输转流程作业内容,掌握清管球收发流程设计。
基本题型及分值
《汉语言文学》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师范类3+2专科)应届毕业生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
(一)《现代汉语》
掌握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及基本内容;了解现代汉语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方面与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二)《古代汉语》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注的古代白文,提高古典文献阅读水平。
(三)《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大纲所列基本内容,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把握每一阶段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体创作、作家作品及其它文学现象,考生应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分析评论能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具备一定量的古典诗词曲文的背诵,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古代文学名作。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一)考试课程:现代汉语(40分)、古代汉语(60分)、中国古代文学(分)
(二)《现代汉语》考核内容
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2.现代汉语的特点及其地位
3.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一章语音
1.语音的性质、单位及记音符号
2.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和音变
3.朗读、语调及语音规范化
第二章文字
1.汉字的概念、性质、起源、特点及作用
2.汉字的形体和结构
3.汉字的整理及其标准化
第三章词汇
1.词汇的概念、单位和结构类型
2.词义的概念、性质、构成和理解运用
3.义项、义素、语义场和语境
4.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及其特点和作用
5.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规范化
第四章语法
1.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语法性质及语法单位
2.划分词类的依据和标准以及各类词的用法
3.短语及其各种分类和分类标准
4.句子中各种句法成分的分析
5.单句和复句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其分析
第五章修辞
1.修辞的含义和修辞与语境、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的关系
2.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
3.各种辞格的定义、特点、分类和表达作用
(三)《古代汉语》考核内容
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
第一单元
文选:《鲁施氏有二子》《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1.字典;2词典
第二单元
文选:《尚书序》
词汇:1.古今词义的异同;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三单元
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
文字(上):1.六书说;2.六书与汉字的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四单元
文选:《齐晋鞌之战》
文字(下):1.汉字的形体演变;2.古书中的用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第五单元
文选:《冯谖客孟尝君》
语法(上):1.词类活用;2.判断句;3.被动句;4.词序
第六单元
文选:《大同》《好学近乎知》
语法(下):1.代词;2.介词;3.连词;4.固定结构;5.固定格式
第七单元
文选:《胠箧》《秋水》
音韵学常识:1.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2.中古音的概况;3.上古音的概况
第八单元
文选:《许行》
诗词格律:近体诗的格律(平仄、对仗、用韵、句式)
第九单元
文选:《五蠹》
训诂学常识:1.古注的类型;2.古注术语和体例
第十单元
文选:《报任安书》
古书的标点:掌握标点古书的基本方法,加强练习,能够正确标出一般白文的标点
(四)《中国古代文学》考核内容
1.先秦文学
1.原始诗歌
2.神话
3.《诗经》的分类、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4.《楚辞》
5.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
6.诸子散文《孔子》《孟子》《庄子》
重点作品:《关雎》《氓》《蒹葭》《曹刿论战》《晋公子重耳之亡》《冯谖客孟尝君》《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节选)《湘夫人》
2.秦汉文学
1.秦汉*论文
2.《史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3.汉乐府诗,文人五言诗
4.汉赋的分类、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重点作品:《谏逐客书》《过秦论》《李将*列传》《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
3.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左思、谢灵运、庾信诗歌,“永明体”
2.南北朝乐府民歌
3.陶渊明诗歌
4.魏晋南北朝赋的主要作家、作品
5.志怪、志人小说
重点作品:《短歌行》《白马篇》《咏史》(郁郁涧底松)《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4.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四杰”,陈子昂
2.盛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3.大李杜
4.中唐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元白新乐府运动、李贺
5.晚唐小李杜
6.唐代古文运动
7.唐传奇
8.唐五代温、李词
重点作品:《在狱咏蝉》《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从*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从*行》(大漠风尘日色昏)《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将进酒》《登高》《蜀相》《兵车行》《杜陵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江雪》《梦天》《滁州西涧》《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种树郭橐驼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宋辽金文学
1.北宋词: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
2.北宋诗:欧阳修、王安石、江西诗派
3.南宋词: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4.南宋诗:“诚斋体”、范成大、文天祥
5.苏轼
6.北宋古文运动
7.陆游
8.宋代话本
重点作品:《踏莎行》(郴州旅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大江东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扬州慢》(淮左名都)《声声慢》(寻寻觅觅)《关山月》《书愤》《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千古江山)《前赤壁赋》
6.元代文学
1.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及兴衰原因
2.关汉卿及其《窦娥冤》、王实甫及其《西厢记》、马致远及其《汉宫秋》、白甫及其《梧桐雨》和《墙头马上》、郑光祖及其《倩女离魂》
3.南戏与高明的《琵琶记》、“四大南戏”
4.元代散曲的体制、特点、
5.马致远、睢景臣、张养浩的散曲
6.元代诗文及元诗“四大家”
重点作品:《西厢记》(长亭送别)《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7.明代文学
1.《三国演义》
2.《水浒传》
3.《西游记》
4.“三言”、“二拍”
5.明代“三大传奇”
6.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沈汤之争”
7.明代杂剧、徐渭《四声猿》
8.明代诗文(宋濂、刘基、台阁体、茶陵诗派、“吴中四杰”、前后七子、吴中四才子、公安派、竟陵派、唐宋派、李贽
重点作品:《报刘一丈书》《项脊轩志》《牡丹亭?游园惊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
8.清代文学
1.《聊斋志异》
2.《儒林外史》
3.《红楼梦》
4.清代诗词文:梅村体、钱谦益的诗、清诗流派、清词流派、清代散文三大家、桐城派、骈文复兴
5.清代戏曲《长生殿》《桃花扇》
重点作品:《婴宁》《范进中举》《红楼梦》(宝玉挨打)《马伶传》
(五)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古代汉语》(上、下册),胡安顺、郭芹纳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分钟,试卷长度为A4纸10-12版。题型有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思想*治教育》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能胜任中学思想*治教育教学工作,也具有继续攻读研究生学历的潜能。
二、专业特点
本专业承续师范教育优势,强化师范生的学科基础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突出师范技能训练,注重人文素质涵养,已形成学生与教师、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社会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厚专业基础、重师范能力、强综合素质”的专业特色。
三、考试目的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师范类3+2专科)应届毕业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课程与范围
(一)考试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
(二)考试时间分钟。
年兰州城市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师范类3+2专科)应届毕业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学生对*的路线方针*策的理解和认同。
(二)考试要求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了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了解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
4.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2.深刻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2.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3.明白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1.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3.明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3.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2.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4.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根本依据、科学内涵和意义
2.深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
3.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
2.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3.掌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4.理解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掌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目标要求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3.掌握各方面建设的基本理论、发展方向、改革内容和总体要求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了解“四个全面”的全新表述
2.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经验、筹划全局、揭示规律、思考提炼,对*在新形势下治国理*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准确表述和精辟概括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队现代化
1.理解习近平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掌握*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队现代化作出的新的战略安排
3.了解我*坚持富国和强*相统一,积极推动*民融合实践,加快形成*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策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
3.明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策,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5.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的领导
1.了解*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的历史使命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新时代的内涵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新发展理念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5.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的全新表述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4.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队现代化
1.习近平强*思想
2.坚持富国和强*相统一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2.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的领导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新时代中国共产*的历史使命
四、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年兰州城市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所有考生思修基础知识必须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了解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第二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了解人生与人生观
2.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了解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4.了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了解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6.掌握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7.掌握反对错误人生观
8.了解成就出彩人生
第三章坚定理想信念
1.了解什么是理想信念
2.了解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3.了解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5.了解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6.掌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7.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8.了解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四章弘扬中国精神
1.了解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3.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4.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5.了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6.掌握做忠诚爱国者
7.了解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8.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9.了解做改革创新生力*
第五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了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3.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4.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5.了解扣好人生的扣子
6.了解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六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了解什么是道德
2.掌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了解道德的变化发展
4.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了解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6.了解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7.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8.了解社会公德
9.了解职业道德
10.了解家庭美德
11.了解个人品德
12.了解向道德模范学习
13.了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4.了解引领社会风尚
第七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2.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运行
3.掌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4.了解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及程序法律部门
5.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6.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7.了解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8.了解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9.了解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0.了解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11.掌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2.了解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13.了解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第二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5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6.反对错误人生观
第三章坚定理想信念
1.什么是理想信念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5.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四章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3.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4.做忠诚爱国者
5.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6.做改革创新生力*
第五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扣好人生的扣子
3.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六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什么是道德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4.社会公德
5.职业道德
6.家庭美德
7.个人品德
8.引领社会风尚
第七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什么是法律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运行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4.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及程序法律部门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6.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7.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8.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9.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0.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试卷总分为分,考试时间分钟,试卷长度为A4纸8-10版。
《历史学》
一、考试要求
1.具有对高等专科历史教育专业中国通史的基本史实以及相关概念的识记能力。
2.了解有关中国历史资料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3。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
4,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对所学中国历史重大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理解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满分:分(单科成绩)。
考试时间:分钟。
三、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约占50%;中等试题约占30%;较难试题约占20%
四、题型及题型分值分布
单选题约占20%
材料分析题约30%
简答题约占30%
综合题约占20%
五、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占30%
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
世界古代史约占15%
世界近现代史约占25%
六、参考教材
1.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五版),福建人民出版社年版。
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写:《中国近代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4.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年版。
6.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年版。
7.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年版。
8.曹卫平等主编:《世界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七、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局,中晚唐的财*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权和制度,湘淮*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局,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的编练,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局
民初**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的成立,中国国民*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府的建立及其内*、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权,南京*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府的内*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权,侵华日*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年)
*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年)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年)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年)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元首*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危机,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0.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1.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初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科学革命
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治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3.近代的亚非拉
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坦志麦特,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两大*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
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
7.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日本*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卡德纳斯改革
8.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学前教育》
一、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前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员。
(二)专业特点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该专业学生还要研修学前儿童发展、学前课程论、学前游戏论、各科教学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美术技能、音乐技能、舞蹈技能、手工制作技能等工具性艺术类课程。
二、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师范类3+2专科)应届毕业生对学前卫生学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要求
1.了解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学前心理学的教育价值,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形成科学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能依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初步分析与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获得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为学前教育学及各科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前卫生学》基本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
2.形成理论结合实践并指导实践的能力,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托幼机构的卫生及膳食等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教育对策和建议,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三)《学前教育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
2.形成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3.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学前心理学(80分)、学前卫生学(40分)、学前教育学(80分)。
四、考试内容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内容
第一章概述
1.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及其含义
2.三岁前儿童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3.幼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和主要阶段
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和发展
3.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4.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第五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2.三岁前儿童的注意
3.幼儿期儿童的注意
4.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2.三岁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3.幼儿期儿童记忆的发展
4.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三岁前儿童想象的发生与发展
2.幼儿期儿童想象的发展
3.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趋势及基本特点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3.学前儿童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4.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第九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2.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3.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4.学前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可能性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初步发展
2.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3.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2.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社会性动因
3.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4.学前儿童个性的培养
(二)《学前卫生学》考试内容
绪论
1.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对象与任务
2.学前儿童健康的决定因素
第一章学前儿童体格生长
1.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规律
2.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测量与评价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特点和保育要求
1.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2.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保育要求
第三章学前儿童常见生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1.学前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护理知识
2.学前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护理知识
3.常用学前儿童疾病护理技术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和教养要求
1.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
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1.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2.儿童行为矫正技术
第六章学前儿童膳食营养和卫生
1.学前儿童营养要求
2.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要求
3.托幼机构的膳食营养管理要求
4.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管理要求
第七章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安排的卫生
1.托幼机构一日生活制度的意义
2.托幼机构幼儿日常生活照料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3.托幼机构幼儿学习教育活动的卫生要求
第八章托幼机构环境卫生
1.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要求
2.托幼机构的设备和用具卫生要求
3.托幼机构的社会心理环境卫生要求
第九章学前儿童伤害和托幼机构安全防护
1.学前儿童伤害的类型、原因和防控原则
2.托幼机构安全防护与管理要求
3.学前儿童伤害的现场急救原则和紧急处理方法
第十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
1.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托幼机构日常性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
3.新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学评价内容和方法
(三)《学前教育学》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学前教育概述
1.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教育机构里的学前教育
1.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
2.我国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
3.学前教育的原则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学前教育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角色特点
3.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
4.学前教育环境的创设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课程
1.学前教育课程及其特点
2.学前教育课程的形态
3.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六章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
1.日常生活活动及其功能
2.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七章学前儿童游戏
1.儿童游戏的特征及功能
2.儿童游戏的条件
3.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八章学前儿童教学活动
1.学前儿童教学活动设计要素
2.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九章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和小学
1.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意义和任务
2.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和内容
3.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4.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五、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30%
中等难度题40%
较难题30%
六、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长度为A4纸10-12版。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资料)分析。
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9月第2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史慧静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年8月第1版。
《学前教育学》,郑健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年7月第2版。
《酒店管理》
一、考试目的
兰州城市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酒店管理业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酒店管理概论和管理学原理。考试目的是为了较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酒店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考察其对酒店管理学科中《酒店管理概论》和《管理学原理》课程基本知识点和理论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范围
《饭店管理》(第三版),蒋丁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10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年3月。
三、考试内容
酒店管理概论
1.饭店和饭店管理
(1)饭店概述
我国的饭店管理
2.我国饭店的发展趋势
(1)饭店经营的发展趋势
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发展趋势
3.饭店管理基础理论
(1)宾客消费需求与心理
(2)饭店产品理论
(3)饭店环境人性化理论
饭店管理纲要
4.饭店计划管理
(1)饭店计划管理概述
饭店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5.饭店组织管理
(1)饭店组织管理要略
饭店组织制度
6.饭店营销管理
(1)饭店营销活动概述
饭店营销组合策略
7.饭店业的创新与发展
(1)饭店的创新与发展理论
(2)二十一世纪饭店的创新格局
(3)饭店产品的创新
饭店组织创新
8.饭店业务管理
(1)饭店业务构成
(2)饭店业务运行组织
饭店业务运行管理
9.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1)饭店服务质量概述
(2)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10.饭店集团经营
(1)饭店集团经营的形式和优势
(2)我国饭店集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世界著名的饭店集团的管理
(二)管理学原理
1.管理概念、管理基本属性、管理职能体系。
2.管理思想的发展
(1)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2)泰罗科学管理及法约尔行*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3)人际关系学说及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管理的基本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及管理原理的要点;
(2)人本原理的要点;
(3)责任原理中的责权利三角定理。
4.管理的基本方法
(1)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及管理哲学的内涵;
(2)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方法的特点与作用,经济方法的特点,教育方法的内容。
5.管理伦理
(1)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2)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6.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
(1)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基本构成要素;
(2)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3)组织变革的规律、障碍和解决对策。
7.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过程与影响因素;
(2)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型决策中的盈亏平衡分析法及应用;
(3)计划实施方法。
8.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2)部门化的产生及组织设计中经常运用的部门划分标准;
(3)集权与分权的含义及两者在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合理组合。
9.组织力量的整合
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及作用;
10.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11.沟通
(1)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2)引起冲突的人们之间差异的主要表现。
12.控制
(1)控制及其分类;
(2)控制过程;
(3)危机与管理控制。
13.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2)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14.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2)企业技术创新源泉的主要内容。
四、试题难易程度
1.较容易题约30%
2.中等难度题约50%
3.较难题约20%
五、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酒店管理概论》和《管理学原理》各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地理科学》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师范类3+2专科)应届毕业生对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等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主,包括自然环境形成背景,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以及该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等。中国地理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该课程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中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旅游等产业的分布和特征;掌握中国的地域分异及由此形成的地理区,学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地理教育和研究服务。世界地理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让学生了解全球各地理分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注意开展对地理科学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总结;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区域对比和类型对比的研究方法,并提高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
(一)自然地理学
1.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浅层包括地表在内的主要地质现象和发生过程成因机制及其认知方法。
2.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圈层构造和表层结构。
3.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手段。
4.理解并掌握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所形成的整体属性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二)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包括全国性的自然环境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区域划分、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地理问题以及各综合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等。
(三)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人类海洋活动、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等全球性的主要地理问题以及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和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
1.地球
(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3)掌握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2.地壳
(1)了解矿物的形态、性质和主要类型。
(2).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和主要类型。
(3)掌握地壳运动基本形式和地质构造类型。
(4)理解地震成因、分类、震源、震中、震级、烈度、分布、危害。
(5)理解地槽一地台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3.气候
(1)掌握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大气的热力状况。
①了解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②理解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③理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和地气系统辐射差额(或平衡)。
④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3)大气的运动。
①了解气压和气压的时空变化。
②理解形成风的四种力及地转风、梯度风。
③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三圈环流的形成、行星风系的分布和季节移动、季风环流、焚风。
(4)大气中的水分。
①理解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②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水气凝结条件和水气凝结物类型;(3)掌握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5)天气。
①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②掌握气团和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③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天气特征。
(6)气候。
①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②掌握全球主要气候类型;(3)掌握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4.水文
(1)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2)陆地水。
①河流:了解水系和河流;了解河流的水情要素;掌握河流的补给;掌握河川径流的形成、变化和特征值;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湖泊和沼泽:掌握湖泊的分类;了解湖水的理化性质及水量平衡;掌握沼泽的形成和分类。
③地下水: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条件、理化性质和运动;掌握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特征、补给和排泄方式。
④冰川: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和类型;理解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
①了解海水的理化性质。
②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
③了解洋流的分类。
④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地貌
(1)理解地貌的形成因素和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构造地貌。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风成地貌和*土地貌。
(6)地貌类型。
①掌握陆地地貌基本类型。
②了解海底地貌基本类型。
6.植物
(1)了解主要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2)掌握植物群落的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理解植物群落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适应性。
(4)了解植物分布与植物区系。
(5)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平衡。
7.土壤
(1)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3)土壤的形成。
(4)理解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主要性态特征。
(二)《中国地理》
1.自然地理结构
(1)了解中国地表形态特征。
(2)掌握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3)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4)了解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与评价。
(5)理解中国矿产资源基本特征,了解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6)掌握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了解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7)理解中国海域环境的优势和利用的不利影响。
2.人口与经济发展
(1)掌握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中国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与利用现状。
(3)掌握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减灾对策。
(4)掌握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分布中心、受威胁现状和主要保护方法。
(5)掌握中国土地退化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
(6)理解中国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及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状况。
3.地理区域的划分
(1)理解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2)理解中国行*区划。
(3)掌握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的划分。
(三)《世界地理》
1.总论
(1)掌握全球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理解全球地表形态的演化。
(2)掌握地球上的气候带、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
(4)理解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掌握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
(5)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6)理解陆地高纬度地带和低纬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掌握陆地中纬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
2.亚洲
(1)了解亚洲自然地理分区及各区的综合自然特征;掌握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2)理解区域性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与问题。
(3)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人文环境状况,掌握其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合作进展。
(4)了解中亚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其灌溉农业与工矿业。
(5)了解西亚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征,掌握西亚的人文环境特征及石油经济地位。
3.欧洲
(1)掌握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欧洲自然地理分区及各区的综合自然特征。
(3)掌握欧洲人口、民族和文化的主要地理特征;了解欧洲*治地图演变的历史进程。
4.非洲
(1)掌握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非洲南北两大地域的概况。
5.美洲
(1)掌握美洲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2)理解美国的人口、民族与种族、文化和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3)理解美国城市经济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现有的地理格局。
6.大洋洲
(1)了解大洋洲的地理范围。
(2)掌握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自然地理学(分)、中国地理(50分)、世界地理(50分),考试时间分钟,试卷长度为A4纸8-10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考试大纲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而制定,专业课考试科目包含《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两部分。该大纲作为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力求紧密结合高职高专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为学生今后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要求:
(一)《工程力学》考试要求:
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掌握拉压、剪切、扭转、弯曲的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计算。
3.掌握组合变形的分析与计算。
(二)《机械设计基础》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及轮系传动比计算。
2.掌握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失效分析、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及结构设计。
二、考试内容
(一)《工程力学》(占总分40%)
1.基本概念及受力图
(1)掌握力、二力构件等概念、刚体的平衡、约束与约束反力;
(2)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并会画物体的受力图。
2.基本力系
(1)了解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了解力偶、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3.平面一般力系
(1)了解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2)掌握刚体及其系统的平衡问题(包括有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空间力系
(1)理解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
(2)掌握力系简化与平衡。
5.拉伸与压缩
(1)掌握横截面内力、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
(2)了解材料拉压时的机械性能,强度计算;
(3)了解拉压变形,静不定问题,应力集中;
(4)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6.剪切
(1)理解剪切的基本概念;
(2)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7.扭转
(1)掌握扭矩及扭矩图、剪切虎克定律;
(2)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
(3)掌握扭转时应力、变形计算及强度条件、刚度条件。
8.弯曲内力
(1)掌握剪力与弯矩的计算,会列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2)会画剪力图与弯矩图,理解q、Q、M的关系;
(3)了解叠加法。
9.弯曲强度
(1)掌握纯弯及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2)掌握弯曲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3)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0.弯曲变形
(1)了解挠曲线微分方程;
(2)理解叠加法求弯曲变形及提高弯曲刚度措施。
11.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掌握应力状态的分类主应力及主平面的概念;
(2)了解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析法、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
(3)了解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概念,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12.组合变形
(1)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2)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3.动载荷和交变应力
(1)了解动载荷的概念;
(2)了解交变应力与循环特征;
(3)了解材料的疲劳极限;
(4)了解影响构件的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二)《机械设计基础》(占总分60%)
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了解机构的组成;
(2)熟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及凸轮机构
(1)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演化及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
(3)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3.带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主要特点;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3)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的概念;
(4)了解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4.齿轮机构与齿轮传动
(1)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及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几何尺寸计算及啮合传动;
(2)掌握轮齿的常见失效形式及材料;
(3)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及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4)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5.轮系
(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及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2)掌握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6.轴承
(1)了解轴承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及当量动载荷的概念;
(3)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方法;
(4)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一)试卷满分为分,其中:工程力学80分、机械设计基础分。
(二)参考教材:
1.龚良贵主编,《工程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钱瑞明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焊接技术与工程》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考试大纲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而制定,专业课考试科目包含《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两部分。该大纲作为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力求紧密结合高职(专科)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为学生今后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要求:
(一)《工程力学》考试要求:
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掌握拉压、剪切、扭转、弯曲的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计算。
3.掌握组合变形的分析与计算。
(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考试要求:
1.掌握金属和合金的组织结构及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理论。
2.掌握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3.掌握碳钢、铸铁、合金结构钢、刃具钢、不锈钢等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的基本知识。
二、考试内容
(一)《工程力学》(占总分40%)
1.基本概念及受力图
(1)掌握力、二力构件等概念、刚体的平衡、约束与约束反力;
(2)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并会画物体的受力图。
2.基本力系
(1)了解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了解力偶、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3.平面一般力系
(1)了解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2)掌握刚体及其系统的平衡问题(包括有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空间力系
(1)理解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
(2)掌握力系简化与平衡。
5.拉伸与压缩
(1)掌握横截面内力、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
(2)了解材料拉压时的机械性能,强度计算;
(3)了解拉压变形,静不定问题,应力集中;
(4)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6.剪切
(1)理解剪切的基本概念;
(2)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7.扭转
(1)掌握扭矩及扭矩图、剪切虎克定律;
(2)了解剪应力互等定理;
(3)掌握扭转时应力、变形计算及强度条件、刚度条件。
8.弯曲内力
(1)掌握剪力与弯矩的计算,会列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2)会画剪力图与弯矩图,理解q、Q、M的关系;
(3)了解叠加法。
9.弯曲强度
(1)掌握纯弯及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
(2)掌握弯曲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3)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0.弯曲变形
(1)了解挠曲线微分方程;
(2)理解叠加法求弯曲变形及提高弯曲刚度措施。
11.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掌握应力状态的分类主应力及主平面的概念;
(2)了解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析法、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
(3)了解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概念,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12.组合变形
(1)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2)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3.动载荷和交变应力
(1)了解动载荷的概念;
(2)了解交变应力与循环特征;
(3)了解材料的疲劳极限;
(4)了解影响构件的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占总分60%)
1.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晶体、非晶体的概念
(2)三种常见的晶格
(3)属的实际结构和晶体缺陷
(4)结晶的概念及结晶的基本规律
2.铁碳合金
(1)合金的相结构
(2)二元匀晶相图
(3)二元共晶相图
(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和性能
(5)铁碳合金相图
(6)碳钢
3.钢的热处理
(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2)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3)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
(4)钢的退火与正火
(5)钢的淬火
(6)钢的回火
(7)钢的表面淬火
(8)钢的渗碳
4.合金钢
(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合金结构钢
(3)刃具钢
(4)不锈钢
5.铸铁
(1)铸铁的石墨化
(2)石墨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3)灰口铸铁
(4)球墨铸铁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四、说明
(一)试卷满分为分,其中:《工程力学》80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分。
(二)参考教材:
1.龚良贵主编,《工程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王英杰、金升主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社会工作》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相关课程的掌握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所有考生需要掌握社会工作基础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备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
(一)社会工作概论
1.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2.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3.掌握社会工作的部分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掌握社会工作学科的特点和意义,社会工作助人特点,以及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等。
4.具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能力。
(二)社会学概论
1.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2.掌握社会学领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3.具备对社会过程、社会结构进行基本认识的能力。
4.具备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应对的能力。
5.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三)社会调查方法
1.了解定性研究方法基本操作流程。
2.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思路。
3.掌握定量研究方法相关知识。
4.具备凝练研究问题、完成测量操作化过程,并对小型课题进行研究设计的能力。
5.具备简单撰写研究计划书、调查总结报告或论文的能力。
6.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性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一)社会工作概论
1.社会工作导论
(1)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2)社会工作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3)社会工作的性质
(4)社会工作的功能
2.社会工作发展
(1)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2)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3)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3.社会工作价值
(1)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2)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3)形成中的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4)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4.社会工作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
(2)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
(4)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建构
5.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
(2)人的行为的三个层面
(3)人的行为与生命周期
6.社会工作过程
(1)社会工作过程的要素
(2)社会工作的主体和对象
(3)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4)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7.个案社会工作
(1)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
(2)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3)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与程序
(4)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
8.小组社会工作
(1)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发展
(2)小组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3)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
(4)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
9.社区社会工作
(1)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2)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3)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
(4)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
10.社会工作行*
(1)社会行*概述
(2)社会行*的功能
(3)社会行*的基本过程
(4)社会工作督导
11.社会*策
(1)社会*策概述
(2)社会*策理论的发展
(3)社会*策的一般过程
(4)中国的社会*策
12.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问题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2)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4)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5)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
13.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2)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
(4)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14.学校社会工作
(1)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2)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
(4)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
15.反贫困社会工作
(1)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
(2)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3)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的作用和途径
(二)社会学概论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3)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4)社会学与社会
2.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1)人口与社会运行
(2)环境与社会运行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3.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1)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2)社会运行
(3)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4.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1)文化的含义及特性
(2)文化的类型
(3)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
(4)文化的功能
5.社会化与个体化
(1)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2)人的社会化
(3)人的个体化
6.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含义、维度和类型
(2)社会互动的过程变迁
(3)社会角色
7.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1)社会网络
(2)社会群体
8.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概述
(2)社会组织目标
(3)社会组织结构
(4)社会组织管理
9.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概述
(2)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变迁
(3)社会流动
(4)地位获得研究
10.社区
(1)社区概述
(2)农村社区
(3)城市社区
11.社会现代化
(1)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2)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3)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12.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涵义、类型
(2)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3)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三)社会调查方法
1.社会调查概述
(1)几种常见的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定义、特征、类型及题材
(3)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调查课题的选择
(1)调查课题的类型
(2)选题的标准及其重要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4)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5)文献查阅与选题
3.调查设计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分析单位
(3)设计抽样方案
(4)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
(5)制订实施方案
4.抽样
(1)抽样的意义及作用
(2)概率抽样的原理、程序
(3)概率抽样方法
(4)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5.测量
(1)测量的概念及其要素
(2)测量层次
(3)操作化
(4)量表
(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6.问卷设计
(1)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2)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4)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5)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6)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7)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
7.资料的收集及处理
(1)资料的收集
①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②自填问卷法
③结构访问法
④资料收集的要点
⑤调查的回收率
⑥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
(2)资料的处理
①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②数据清理
8.单变量描述统计
(1)集中趋势分析
(2)离散趋势分析
9.撰写调查报告
(1)调查研究报告及其类型
(2)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3)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4)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5)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30%
中等程度50%
较难20%
四、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其中:社会工作概论(分)、社会学概论(60分)、社会调查方法(40分),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长度为A4纸8-10版。
五、参考书目
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8月第3版。
2.《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5月第5版。
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年12月第6版。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一、考试目的
较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考察其对旅游管理学科中《旅游学》和《管理学原理》两门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范围
《旅游学》(第三版),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6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年3月。
三、考试内容
(一)旅游学
1.绪论
(1)旅游学科的发展及构成
(2)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况,旅游学的对象和任务
2.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西方旅行活动的发展状况,近代旅游的产生背景,标志近代旅游业开端的重大事件。
(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活动的特征,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3.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类型
(3)旅游活动的性质
(4)旅游活动的特点
4.旅游活动的主体
(1)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与旅游动机的定义。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和动力,旅游者产生的其他因素。
(3)旅游动机的分类,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4)几种主要旅游活动类型的定义,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点。
5.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2)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和旅游开发的步骤,开发的基本原则。
(3)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中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的数量与类别。
6.旅游业
(1)旅游业的概念、性质与特点,旅游设施及其分类。
(2)旅行社的特质与作用,我国旅行社的分类与业务范围。
(3)饭店业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饭店的发展历程,等级划分标准,现代饭店企业的主要特点和我国饭店经营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4)旅游交通的作用和主要形式。
(5)旅游服务的作用,旅游服务质量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7.旅游组织
(1)国家旅游行*组织的职能。
(2)世界旅游组织的要点和宗旨,世界旅游日的相关内容。
(3)国际惯例的内容和层次,世界旅游业运行的主要原则,面临“入世”,我国如何注意采用国际惯例加快旅游业发展。
8.旅游市场
(1)旅游产品的定义及其特点。
(2)旅游市场的定义,旅游客流规律和发展趋势,旅游市场的划分。
(3)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我国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4)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9.旅游的影响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2)旅游活动对社会*治文化的积极影响。
(3)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4)控制与调整旅游消极影响的途径。
(5)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其基本内容。旅游业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
(二)管理学原理
1.管理概念、管理基本属性、管理职能体系。
2.管理思想的发展
(1)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2)泰罗科学管理及法约尔行*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3)人际关系学说及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管理的基本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及管理原理的要点;
(2)人本原理的要点;
(3)责任原理中的责权利三角定理。
4.管理的基本方法
(1)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及管理哲学的内涵;
(2)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方法的特点与作用,经济方法的特点,教育方法的内容。
5.管理伦理
(1)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2)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6.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
(1)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基本构成要素;
(2)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3)组织变革的规律、障碍和解决对策。
7.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过程与影响因素;
(2)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型决策中的盈亏平衡分析法及应用;
(3)计划实施方法。
8.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2)部门化的产生及组织设计中经常运用的部门划分标准;
(3)集权与分权的含义及两者在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合理组合。
9.组织力量的整合
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及作用;
10.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11.沟通
(1)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2)引起冲突的人们之间差异的主要表现。
12.控制
(1)控制及其分类;
(2)控制过程;
(3)危机与管理控制。
13.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2)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14.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2)企业技术创新源泉的主要内容。
四、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五、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旅游学》和《管理学原理》各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学》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核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对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新闻学概论
1.新闻本源。
2.新闻真实。
3.新闻价值。
4.新闻事业。
5.新闻工作的*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6.新闻宣传。
7.新闻舆论导向。
8.新闻舆论监督。
9.新闻出版自由。
10.新闻法治。
11.新闻事业管理。
12.新闻队伍建设。
(二)中国新闻史
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2.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4.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5.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
6.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7.中国共产*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8.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9.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
1.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2.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
3.新闻采写的客体一新闻事实。
4.新闻采写的成果—一新闻报道。
5.新闻发现。
6.新闻选题与采访策划。
7.采访的类型。
8.采访的准备。
9.采访的实施一一访问。
10.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
11.采访的实施一记录与核实。
12.消息写作。
13.通讯写作。
14.特写写作。
15.其他报道样式的写作。
16.广播新闻写作。
17.电视新闻写作。
18.网络新闻写作。
19.融合报道。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0%
较难题约30%
四、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其中新闻学概论80分,中国新闻史40分,新闻采访与写作80分。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兰州城市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笔试和面试。考试目的是为了较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笔试考察其对《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基本知识点和理论方法的掌握情况,《个人形象与服务礼仪》(面试)考察其在形象外观、语言表达、才艺、应变能力等方面是否符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要求。
二、考试范围
《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李永主编,中国民航出版社,年8月第1版。
《民航服务礼仪》,盛美兰主编,中国民航出版社,年8月第2版。
三、考试内容
(一)《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笔试)
考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第一章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中国航空先人的飞翔思想和实践
第二节近代中国航空的开展
第三节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崛起的中国民用航空(-)
第一节“复员运输”与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创建和世界民航活动事务
第三节新旧命运的交替与两航起义
第三章新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创立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民航国际航线的开始与中苏民航公司
第二节“八一开航”与新中国民航最早国内航线的开通
第三节新中国第一个国营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中国人民航空公司
第四节中国民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四章中国民航在调整中成长曲折中前进(-)
第一节中国民航在调整中成长
第二节中国民航在曲折中前进
第五章中国民航开始体制改革,初步确立现代民航发展框架(-)
第一节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起步
第二节中国民航企业化改革与全行业大发展
第六章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与现代民航发展框架的确立(-2)
第一节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
第二节中国民航现代发展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中国民航新发展
第七章民航企业化改革全面完成、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5)
第一节中国民航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三大服务保障集团的组建
第二节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第八章中国民航由世界民航大国走向世界民航强国(5-)
第一节中国民航实现世界民航大国地位的巩固
第二节中国民航持续安全理念的提出与贯彻
第三节中国民航建设世界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
第四节中国民航发展的新成就
(二)《民航服务礼仪》(笔试)
考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资料)分析。
引言走进民航服务礼仪
项目一乘务员形象塑造
模块一发型设计
模块二妆容塑造
模块三服饰搭配
项目二客舱服务礼仪
模块一登机前礼仪
模块二客舱迎送礼仪
模块三客舱服务礼仪
项目三地面服务礼仪
模块一地面服务员形象礼仪
模块二值机礼仪
模块三问询服务礼仪
模块四要客服务礼仪
项目四民航服务人员面试指导
模块一准备面试
模块二模拟面试
附录民航服务人员礼仪修养
1.礼仪基础知识介绍
2.日常礼仪
3.主要客源国礼仪习俗
4.主要客源国礼仪禁忌
5.宗教礼仪知识介绍
6.世界名牌知识介绍
四、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约30%
中等程度约40%
较难约30%
五、说明
试卷满分为分,《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和《民航服务礼仪》各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个人形象与服务礼仪》考试大纲(面试)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门课程是空乘专业学生从事服务和礼仪方面的专业必修课程。报考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考生体检标准必须符合《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号)关于空中乘务人员的相关规定,考生自行体检,达到以上要求并符合以下报名条件,方可报考;
1.五官端正,肤色较好,身体健康,身材匀称,性格开朗;
2.男性净身高cm~cm,体重(kg)=[身高(cm)-]*(1±10%);女性净身高cm~cm,体重(kg)=[身高(cm)-]*(1±10%);
3.视力:眼球无变形,无色盲、色弱、斜眼;
4.面部、颈部、手部无明显疤痕,无久治不愈皮肤病;
5.无纹身,无口吃,无腋臭,无晕船晕车史;
6.色觉、嗅觉正常,牙齿整齐洁白,无明显缝隙或变色;
7.口齿清楚,中文发音基本标准,听力正常;
8.无明显的“O”型和“X”型腿;
9.无精神病史、癫痫病史、肝功能正常,无肾炎、传染病及各类慢性疾病。
报考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考生报名时须签订报名条件及体检合格承诺书。考生因身体原因被我校取消入学资格或毕业时不能从事航空服务及相关工作,一切责任和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二、考试范围
《民航服务礼仪》,盛美兰主编,中国民航出版社,年8月第2版。
三、考试内容
1.形象外观
(1)身体初检(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身体疤痕的检查);
(2)个人形象展示(身体四肢、躯干协调、形体优美),站、行、蹲,姿态优雅,从容大方;
(3)神情亲和自信,衣着得体。
2.语言表达
(1)自我介绍(一分钟以内);
(2)中文广播词(以朗读的形式考核);
3.才艺展示
(1)形式不限(包括舞蹈、器乐、小品、诗朗诵、体操等)限时3分钟以内;
(2)要求考生自备伴奏音乐,评委可根据情况适时终止。
4.应变能力考察
通过问答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个人修养,心理素质,应变能力。
四、说明
仪容仪表要求:
(1)面试期间不允许着任何浓妆,不应佩戴手表、手链、戒指、首饰等;
(2)男生着浅色衬衣、打领带、深色长裤、黑皮鞋;
(3)女生着裙装(裙子在膝盖上下3CM),深色皮鞋;
(4)男女生头发应不遮盖耳朵,女生盘头,露出额头。
(5)男女生不应穿着高领服装、紧身裤、牛仔裤、连裤袜、长靴。
《英语》专业课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考查其对英语学科中《综合英语》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论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内容
(一)英语综合运用1(《新编英语教程》第3册(学生用书及练习册))
1.Unit1
TextIMyFirstJob
TextIIHowtoDoWellonaJobInterview
GuidedWriting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2.Unit2
TextITheWeddingLetter
TextIITheFamilyPortrait
GuidedWriting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3.Unit3
TextIAManfromStratford--WilliamShakespeare
TextIIWilliamShakespeare
GuidedWriting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4.Unit4
TextITheLightattheEndoftheChunnel
TextIIConfucius,thePhilosopher
GuidedWriting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5.Unit5
TextIOnNotAnsweringtheTelephone
TextIIRemoteControl
GuidedWriting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6.Unit6
TextIOnBuyingBooks
TextIIOnlineShopping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7.Unit7
TextIWhoKilledBennyParet?
TextIIAPieceofSteak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g
8.Unit8
TextI“KeepClass2UnderYourThumb”
TextIILettertoaBStudent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ParagraphWriting,LetterWritin
9.Unit9
TextIAWintertoRemember
TextIIA:JanuaryWind
B:OdetoAutumn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CompositionWriting,LetterWriting
10.Unit10
TextIAFableforTomorrow
TextIITheNightmareofLifeWithoutFuel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CompositionWriting,LetterWriting
11.Unit11
TextIAfterTwentyYears
TextIIFriends,GoodFriends—andSuchGoodFriends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CompositionWriting,LetterWriting
12.Unit12
TextIChristmas
TextIIFamilyChristmas
GuidedWriting:PrécisWriting,CompositionWriting,LetterWriting
(二)英语综合运用2(《新编英语教程》第4册(学生用书及练习册))
1.Unit1
TextIThisYearit’sGoingtoBeDifferent
TextIIAmbition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ExpansionofIdeas
CompositionWriting:Narration
2.Unit2
TextISalvation
TextIIValuingChildhood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heParallelConstruction
CompositionWriting:Narration
3.Unit3
TextIWritingBetweentheLines
TextIISomeThoughtsonWriting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Comparison,Simile,andMetaphor
CompositionWriting:Argumentation
4.Unit4
TextINetworkDesigner—TimBemners-Lee
TextIIWillWeHaveAnyPrivacyLeft?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Contrast
CompositionWriting:Summary
5.Unit5
TextIAntarctica
TextIITheShapeofAfrica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ExpansionofNouns
CompositionWriting:Exposition
6.Unit6
TextIThePearl
TextIIWhatIsProfit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ExpansionofVerbs
CompositionWriting:NarrationandDescription
7.Unit7
TextIFromComposertoInterpretertoListener
TextIIRockMusic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ExpansionoftheSentenceBase
CompositionWriting:Exposition
8.Unit8
TextIAFriendinNeed
TextIITheDinnerParty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NormalandInvertedOrderofSentences
CompositionWriting:Story-Telling
9.Unit9
TextIUniversityDays
TextIITheUniversitiesandTheirFunction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NormalandInvertedOrderofSentences
CompositionWriting:NarrationandExposition
10.Unit10
TextIAbductingtheCloningDebate
TextIITheBiotechCentury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ImprovingYourSentences(1)
CompositionWriting:Narration
11.Unit11
TextINeatPeoplevs.SloppyPeople
TextIIBattingClean-upandStrikingOut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ImprovingYourSentences(2)
CompositionWriting:ComparisonandContrast
12.Unit12
TextIGettysburgAddresses
TextIIOnAcceptingNobelPrize
GuidedWritingBasicWritingTechniques:ImprovingYourSentences(3)
CompositionWriting:PersuasionandNarration
(三)英语语法与写作
1.语法(《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六版))
(1)语法层次。
(2)分句结构和基本句型。
(3)分句成分。
(4)主谓一致。
(5)名词和名词词组。
(6)名词的数和名词属格。
(7)限定词。
(8)代词。
(9)动词和动词词组。
(10)动词的时和体。
(11)将来时间表示法。
(12)被动意义表示法。
(13)假设意义表示法。
(14)情态意义表示法。
(15)不定式。
(16)-ING分词。
(17)-ED分词。
(18)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
(19)副词和副词词组。
(20)比较等级和比较结构。
(21)介词和介词词组。
(22)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3)存在句。
(24)IT-句型和否定结构。
(25)并列结构。
(26)从属结构。
(27)条件句。
(28)关系分句。
(29)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30)修饰。
(31)替代。
(32)省略。
(33)强调。
(34)从句到篇。
2.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手册》(第三版)英文版)
(1)Chapter1ManuscriptFormandPunctuation
1.ManuscriptForm
2.Punctuation
(2)Chapter2UsingProperWords
1.TypesofWords
2.ChoiceofWords
3.Synonyms
4.SomeGoodDictionaries
(3)Chapter3MakingCorrectandEffectiveSentences
1.CorrectSentences
2.CoordinationandSubordination
3.EffectiveSentences
(4)Chapter4DevelopingParagraphs
1.FeaturesofaParagraph
2.WaysofDevelopingaParagraph
(5)Chapter5Summarizing
1.UsesofSummary-Writing
2.Procedure
(6)Chapter6ComposingEssays
1.CriteriaofaGoodComposition
2.StepsinWritingaComposition
3.ThreeMainPartsofaComposition
4.TypesofWriting
(7)Chapter7WritingforPracticalPurposes
1.Notices
2.Greetings,GoodWishes,andFormalInvitations
3.Notes
4.Letters
5.CurriculumVitae
(8)Chapter8PreparingResearchPapers
1.DefinitionandPurpose
2.Steps
3.Format
4.ASampleResearchPaper
三、试题难易程度
较容易题约50%
中等难度题约40%
较难题约10%
四、说明
《综合英语》课程主要涵盖词汇、语法、阅读、翻译(英汉互译)与写作,其中翻译部分试题依据《新版英语教程》(第三版)3-4册教材内容。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分钟,试卷长度为A4纸6—8版。
五、参考书目
1.《新版英语教程》(第三版)3-4册,梅德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9月。
2.《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六版),章振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9月。
3.《英语写作手册》(第三版),丁往道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年7月。
咨询更多甘肃专升本问题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