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经研究,原定于年9月20日举行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暂定延迟至年11月上旬举行,考试缴费时间暂定延迟至年9月下旬。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一:细菌的结构与生理1.细菌形态:具有细胞壁和核质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以微米为测量单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肉眼可见菌体集落。2.细菌结构(一)细胞壁:G-菌1.肽聚糖:为聚糖骨架;原核生物细胞特有。2.磷壁酸:G+菌特有;其抗原性较强:黏附宿主细胞。G-菌:1.肽聚糖:(少量)2.外膜:外膜蛋白:脂蛋白.微孔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类脂A:内*素成分。核心多糖:具有属特异性。特异性多糖:具有种.型特异性。3.周浆间隙:外膜与细胞膜之间,可获得营养,解除病*。(二)细胞膜:定义:为脂质双层,并镶嵌有特殊功能的载体蛋白酶类;不含胆固醇。功能: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产生与利用能量有关.细胞生物合成的场所。(三)细胞质:成分: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少量无机盐.核糖体.质粒。(为超微结构)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质粒:定义:细胞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DNA分子。包括:F质粒:决定细菌的致育性。R质粒:决定耐药性。*力质粒:决定致病性。(四)核体:染色体(裸露的双链DNA)3.G+菌:革兰氏染色为紫色;G-菌:革兰氏染色为红色。4.细胞壁的功能:维持固有形态.物质交换.携带有抗原决定簇与致病性有关。5.细菌特殊结构:⑴荚膜:①为黏液样物质;②为多糖或多肽或透明质酸奶;③在营养品丰富时才形成;④能抵抗吞噬;⑤有特异性抗氧。⑵鞭毛:①细长波浪状物业;②成分为蛋白质;③能运行(沙门菌);④有特异的H抗氧;⑤与黏附有关。⑶菌毛:①普通菌毛:有黏附功能的;②性菌毛:F菌毛。成分为pro;有良好的呓抗原性。⑷芽孢:定义: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有完整核质和酶系统;代谢静止;不能分裂繁殖。是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形成。灭活方法:℃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气灭菌6.细菌染色方法①革兰氏染色法的程序: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碘液染1min→95%醇脱色30s→碳酸复红1min.意义: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②瑞氏染色法:将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蓝色;背景和细胞浆染成红色。③抗酸染色法:常用于结核杆菌.副结核杆菌的染色(红色)。顺序是:碳酸复红微热3-5min→3%盐酸酒精脱色→碱性美兰复红1min.④特殊染色法:包括抗酸染色法.芽孢/荚膜/鞭毛染色法。7.细菌的生长条件:①营养物质;②酸碱度(最宜pH为7.2-7.6);③温度(最适为3%);④气体(氧气.二氧化碳);⑤渗透性。8.世代时间:一个菌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9.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①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细菌数增加不显著。②对数期:活菌数对数直线上升;生物活性典型;对抗生素敏感。③稳定期: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平衡;产生芽孢,外*素等。④衰亡期:死菌数超过活菌数;菌体形态改变。10.细菌新成代谢的能量由ATP供给。11.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①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②有氧呼吸:以氧气为受氢体。③厌氧呼吸:以无机物硝酸盐为受氢体。12.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①致热源:(操作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②*素:内*素为G-菌死后释放,外*素为G+菌分泌的蛋白质。③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促使细菌扩散)。④色素: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色色素。⑤细菌素: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如:绿脓菌素。⑥抗生素:多有放线菌和真菌产生。⑦维生素: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维生素K。13.细菌的分解代谢试验:①氧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产酸产气;沙门菌产酸不产气。②氧化酶试验:阳性者为什么紫色。(阳性菌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阴性菌有:肠科杆菌)③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者产生气泡。(阳性:葡萄球菌.微球菌。阴性:链球菌。)④硫化氢试验:产生黑色为阳性(阳性:变形杆菌;阴性:大肠杆菌)⑤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呈红紫色(阳性:变形杆菌;阴性:沙门菌)⑥吲哚试验:阳性呈红色(阳性:大肝杆菌.变形杆菌)⑦甲基红试验(MR):红色反应为阳性(阳性:大肠杆;阴性:产气杆)⑧VP试验:阳性呈红色(阳性:产气杆菌;阴性:大肠杆菌)⑨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培养基变深兰为阳性(阳性:产气杆菌;阴性:大肠杆菌)⑩IMVC试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14.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义2%;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0.5%。15.基础培养基:常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含蛋白胨.牛肉浸膏.NaCl.水等;常用于糖发酵试验。16.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常用血琼脂平板(链球菌)。17.选择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抑制G+生长,利于用大肠杆菌.沙门菌生长。18.鉴别培养基:另加入底物及指示剂,而鉴别细菌。19.厌氧培养基:常用疱肉培养基;即在肉浸液中加入煮过的肉渣,用凡士林封口。20.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①混浊生长(葡萄球菌);②沉淀生长(链球菌);③菌膜生长(枯草杆菌)。21.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沿穿刺线生长或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生长。22.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平板上划线后形成菌落;斜面上划线重叠形成菌苔。二.细菌的感染1.正常菌体的分布:①口腔: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②胃:乳杆菌.幽门螺杆菌;③反刍前胃:无芽孢厌氧菌;④大肠:双歧,拟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乳杆菌;⑤鼻.咽:葡萄酒球菌;⑥喉.扁桃体: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⑦阴道:乳杆菌;⑧尿道口:葡萄球菌,棒状杆菌;⑨支气管.肺:无菌;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3.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有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①特定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见,在健康者不存在;②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③此病原菌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④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物。4.细菌的*力因子:⑴侵袭力黏附因子F1菌毛:无特异性;F4菌毛K88:黏附猪小肠前段;F6菌毛P:黏附猪小肠后段。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球菌产生;胶原酶:梭菌,气单胞菌产生;血液凝固酶:致病葡萄菌产生。Ⅱ型分泌系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具有。干扰防御荚膜:抵抗吞噬;细菌表面蛋白:抗吞噬.避免抗体补体作用;蛋白酶:细胞内逃逸:如产生过氧化氢,中和吞噬细胞中的氧自由基。⑵*素外*素由G+及少量G-(如产*性大肠埃希氏菌)产生;0.3%甲醛刺激外*素→→→→类*素→→→产生抗*素;机体神经*素:包括破伤风*素,肉**素。内*素是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后才游离出来;产生症状:发热.*血症.休克.内凝血.出血。5.破伤风梭菌及其芽孢必须侵入缺氧的深部创口才能致病。6.①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统,但不繁殖。②*血症:病原菌不的入血,但其产生内*素入血,引起症状。③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并繁殖产生*性物质,引起中*症状(高热.皮肤黏膜淤斑.肝脾肿大)。④脓*血症:化脓性细菌入血并繁殖,产生新的化脓灶。7.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①敏感:用常用剂量时,该抗菌药物治疗有效。②中介:指被测菌株的MIC与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清和组织浓度相近。③耐药:指被测菌株不能被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达到的血液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三.细菌感染的诊断1.采集样本的原则:①严格无菌操作;②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采集不同的标本;③应在使用抗菌药前采集,且采集时不得使用消*剂;④样本须新鲜,尽快送检;多数可冷藏运输,粪便样本常加入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按规定包装.冷藏.专人递送;做好标记。2.抗体检测:最好检测急性期和恢复双份血清样本,后者为前者4倍以上才具诊断价值。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4种主要材料:DNA模板.引物.耐热DNA聚合酶.脱氧核苷酸。4.核酸杂交技术的设计原理:DNA双螺旋分子的碱基互补原理。5.利用生化反应对肠道杆菌进行鉴定是必不可少的。四.消*与灭菌1.消*:指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孢。2.灭菌:指杀灭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3.高压蒸汽灭菌法:应用最广.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其条件为什么.4kp..3℃.维持15-30min.4.煮沸法:℃时5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1-3h杀死芽孢,加入2%碳酸钠则沸点升至少℃5.流通蒸汽法:℃30min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不可杀死芽孢。6.巴氏消*法:主要用于食品消*,如下65℃维持30min.7.热空气灭菌法:℃,2h可杀死芽孢。用于玻璃器皿消*。8.紫外线灭菌: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用于实验室,养殖场入口的消*室.手术室.种蛋等的空气消*。9.电离辐射灭菌:称“冷灭菌”,用于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消*。10.滤过除菌法:所器具为滤菌器,其孔径为0.22-0.45um即细菌不能通过,但病*.支原体可通过。11.紫外线消*:有效距离不超过2-3m.12.消*剂作用机制:①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醇.酚.醛);②干扰细菌代谢(酚类);③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新洁尔灭)。13.能杀灭芽孢的消*剂:氯制剂.过氧化化物.醛类。14.影响消*药作用的因素:①浓度.性质.作用时间;②温度和酸碱度;③细菌种类.数量状态;④有机物。五.主要的动物病原菌1.G+菌:球菌.李氏杆菌.炭疽.芽孢杆菌.梭菌.分支杆菌。2.链球菌:①a链球菌:条件致病菌;②B溶血链球菌:致病力强;③r溶血链球菌:无溶血环,不致病;④其血液琼脂平板:灰白.光滑.边缘整齐小菌落;⑤猪链球菌z型在绵羊血平板呈a溶血,马血平板为B溶血;⑥无芽孢.无鞭毛;⑦症.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3.蜂房球菌:即欧洲幼虫腐臭病原。厌氧培养:白色.边缘光滑.表面微突起的菌落。4.大肠杆菌:①为G-菌,无芽孢.有菌毛.有鞭毛.兼性厌氧;②琼脂平板:圆形.隆起.光滑.湿润.灰白色.中等大小菌落;肉汤中:均匀混浊.管底形成黏性沉淀;发酵乳糖可产酸产气;麦康凯琼脂板:形成红色菌落;伊红美兰琼脂: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绵羊血平板:呈B溶血;其中产肠*素大肠杆菌ETEC最常见;*力因子:包括菌毛(黏附素).肠*素.类脂A.K抗原.O特异多糖;诊断:取肝.脾.肾.小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分别在麦康凯和血平板上培养,再取典型菌落进行生化试验。5.沙门氏菌①为G-菌,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兼性厌氧;②但鸡白痢与鸡伤寒沙门氏菌无鞭毛,无纤毛;③普通肉汤中:均匀浑浊;④不可分解乳糖;⑤麦康凯琼脂培养:无色,透明,圆形,光滑,扁平小菌落;⑥*力因子:菌毛,内*素,肠*素;⑦诊断: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鼠伤寒沙门氏菌:致各种畜禽的副伤寒及人类食物中*。6.多杀性巴氏杆菌①为G-菌,无鞭毛,无芽孢,两极着色,兼性厌氧;②麦康凯培养:不生长;③血琼脂平板:露滴样小菌落,不溶血;④血清肉汤中:液面形成菌环,管底出现粘稠沉淀;⑤可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⑥可发酵甘鲁醇,山梨醇,木糖;⑦引起的疾病:牛出败,猪肺疫,禽霍乱,兔巴氏杆菌病;⑧*力因子:荚膜,内*素;诊断:染色镜检发现两极着色的短杆菌;用血琼脂分离培养后来,再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使底部变*;病料悬液皮下注射小鼠,多在哪里48h内死亡。7.鸭疫里氏杆菌①为G-菌,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瑞氏染色两极着色;②巧克力板和二氧化碳箱中:无色素,圆形,光滑,1-2mm的菌落;③血清肉汤中:轻微浑浊,少量沉淀;④不发酵葡萄糖(区别多杀巴氏杆菌);⑤只氧化酶,触酶试验为阳性;其余为阴性;⑥主要症状:2-3周龄鸭大批死亡;⑦诊断:取病鸭脑,心血,用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再进行生化鉴定。快速特异诊断方法:PCR,凝集试验。8.副猪嗜血杆菌①为G-菌,短杆状,无鞭毛,无芽孢,美兰染色两极浓染。4,5型为优势菌型,兼性厌氧;②巧克力平板: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半透明的菌落;③诊断:分离培养要求高,可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9.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①为G-菌,小球杆菌,两极染色,有荚膜,有鞭毛,兼性厌氧。②绵羊血平板:产生稳定的B溶血;金*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圈(即.CAMP试验阳性);③*力因子:*素(为穿孔*素),荚膜;④鉴定:绵羊血琼脂培养→CAMP试验→测脲酶活性及甘露醇发酵能力→用琼扩试验鉴定血清型。10.布鲁氏菌①为G-菌,球杆状,无鞭毛,无芽孢,严格需氧气,二氧化碳;②马血清培养基中:透明小菌落;③感染症状:猪牛流产,睾丸炎,人感染为波浪热,关节炎;④*力因子:内*素,荚膜,透明质酸酶;⑤诊断:采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肺等,作革兰氏和柯兹洛夫斯基染色镜检→红色球杆菌(可初诊);⑥以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作为最后确诊;⑦感染动物:先出现凝集反应,其次出现补体结合反应,最后出现变应。11.鼻疽伯氏菌①为G-菌,即鼻疽杆菌,无芽孢,无荚膜,不运动,专性需氧;②绵羊血平板:正常菌落为光滑型,异常菌落为粗糙型;③氧化酶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阴性;④可使石蕊牛乳产酸,凝固,胨化;⑤施特劳斯反应:雄性豚鼠腹腔感染后可引起典型的睾丸炎和睾丸周围炎,睾丸肿胀化脓后破溃;⑥*力因子:荚膜多糖;⑦诊断:用鼻疽菌素3-4滴滴入一侧眼结膜囊内,其眼结膜红肿并排出脓性分泌物,为阳性。12.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①为G-菌,小杆菌,无芽孢,兼性厌氧,融酶阳性;②牛血平板:0.5-1mm,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③麦康凯平板:菌落为兰灰色,周边有红色环,培养基为琥珀色;④最有代表性的是: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幼犬窝咳),兔传染性鼻炎;⑤*力因子:黏附素,*素;⑥诊断猪萎鼻:用试管凝集试验,1:80以上为阳性。13.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①为G+菌,无芽孢,4℃时可繁殖,是冷藏食品主要病原菌之一;②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③血平板中:为露滴状小菌落,呈B溶血,45°斜射光线下关察,可见淡兰绿色荧光,(与猪丹*相区别);④临诊症状:败血,神经症,流产;⑤诊断:动物试验:菌株分离→培养→制成悬混液→小鼠腹腔注射→观察死亡情况。14.炭疽芽孢杆菌①为G+菌,是菌体最大的细菌,菌体两端平切,呈竹节状长链排列,无鞭毛,不运动;②在机体内形成荚膜,不易形成芽孢;③在人工培养或外界环境或尸体被剖解后,易形成芽孢;④普通琼脂平板:灰白,干燥,无光泽,不透明,边缘不整齐的粗糙型菌落;⑤血琼脂平板:轻微溶血;⑥肉汤中:成团的沉淀生长,无菌膜;⑦青霉素培养基中:菌体形成串珠;⑧*力因子:荚膜,炭疽*素;15.拟幼虫芽孢杆菌①为G+菌,是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②菌落为乳白,半透明,稍凸起,略具光泽;③能发酵葡萄糖,产酸,能还原NO3ˉ为NO2-④细菌培养物中可见到螺旋形的“巨鞭”。(16)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为细菌,直杆状,无鞭毛;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创伤组织中形荚膜。牛乳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环;*力因子:外*素、侵袭性酶;鉴定要点:厌氧生长、菌落整体、生长快、G+粗杆菌、不运动、双层溶血环、牛奶汹涌发酵、鸽胸肌注射后死亡。(17)牛分支杆菌(结核病)为G+菌,短而粗,专性需氧;抗酸,染色为红色或从杆菌。低于30度,或高于42度不生长;罗杰二氏培养基:粗糙、隆起、不透明、连缘不整齐、颗粒状、乳白色菌落;为细胞内寄生菌;结核菌素试验:即注射后,牛颈部皮肤肿胀厚度差大于4mm为阳性;但不能证明目前是否处于活动感染期。诊断:检测特异性抗体可确诊,抗体阳性意味着病情恶化。(18)、牛副结核分支菌(副结核病)为G+菌,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抗酸染色为红色。为专性需氧菌;初次分离难;子牛最易感;为胞内生长菌;在体内先产生细胞免疫,再体液免疫。确诊:抗酸染色发现红色成丝的两端钝圆的中小杆菌。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反应(采用冷感作法,被检血1:10稀释时“++”以上为阳性)。(19)、猪痢短螺旋体为G-菌,菌体为2~4个弯曲,两端尖锐;严格厌氧;牛血清培养基:扁平、半透明、针尖状、强β溶血性菌落;症状:出血性猪痢疾(8-14),大肠卡他,出血、坏死;确诊:新鲜粪便(粘)黏液,经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每个高倍视野见2-3个蛇样运动的螺旋体;(20)、鸡*支原体为G-菌,为球形,细胞-端有“小泡”极体;兼性厌氧;牛心浸出液培养基:0.2-0.3mm,圆形露滴样小菌落;又名禽败血支原体,可垂直传播;缕发感染大肠杆菌时的特征病变:肝包膜炎、心包炎、气囊炎;确诊:支原体抗体阳性。(21)猪肺炎支原体为为G-菌,可通过0.3mm孔经滤膜;兼性厌氧;易引起幼猪的地方流行性肺炎;诊断:X线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22)牛支原体为G-菌,引起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即牛肺疫;菌落呈“荷包蛋状”;小菌落型SC:分离自牛;大菌落型LC:分离自山羊。(23)白僵菌为“家蚕白僵菌病”病原;为真菌;发育同期:分子孢子→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病蚕血液或尸体可见大量菱形结晶。(24)、蜜蜂球囊菌变种为蜜蜂白晋病病原;为真菌;阳性菌丝形成受精突;阴性菌丝形成产囊体。子囊孢子临近成熟时子囊壁消失,多个孢子被共同的外膜包围,集合成紧密的孢子球。六、病*基本特征1.病*:最小的微生物;最大的病*为痘病*;最小的病*为圆环病*.2.病*结构病*结构核衣壳(裸病*)芯髓由核酸组成衣壳由蛋白组成;能保护核酸;具有抗原性;分为螺旋对称,20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囊膜从宿主获得;含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用脂溶剂乙醚可除去脂质,使病*失活。纤突由糖蛋白组成,与病*吸附细胞受体有关。3、实验动物、鸡胚、细胞可用于病*培养。4、病*培养所用的细胞: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5、细胞培养的方法:静置培养、旋转培养。6、细胞病变(CPE):病*感染导致的细胞损伤;其表现为圆缩、肿大、形成合胞体、空泡等。7、TCID50:病*的半数细胞感染数量。8、包含体:是某些病*感染细胞出现的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可通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如:Negri氏体(狂犬病*产生);病*胞浆(痘病*产生);猫头鹰眼(疱疹病*产生)。9、空玟王:将病*接种吸附于单层细胞,原先感染病*的细胞及病*扩散的周围细胞会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斑点,类似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称“空玟王”。10、病*克隆:将获得的单位个空玟王制成悬液,梯度稀释后再做空斑,最终可获得只含一个病*颗粒及其子代的空斑,叫“病*克隆”。空斑试验不仅可纯化病*,还可对病*定量。11、PFD:空斑形成单位病*的定量单位(只含一个病*及其子代)。12、CPF:菌落形成单位;(只含一个细菌及其子代)13、急性感染:即病*原消灭型感染。14持续性感染:(1)、潜伏感染:病*不复制,查不出病*;(2)、忧性感染:可检出病*;轻微症状;反复发生;(3)、忧发感染:可检出病*;潜伏其胀;症状出现逐渐加重,最后死亡;(4)迟发临诊症状的急性感染:病*复制与病程无关;不能分离出病*。七、病*的检测ID50:半数感染发病;(鸡胚或动物)RD50:体温半数反应(数)量;ELD50:鸡胚半数致死量;E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病料和采集①取适宜的组织病料、分泌物和粪便等,充分研磨,加入青链霉素,4℃冰霜处理2-4小时或过滤,离心取上清液。②咽喉拭子:即用棉试子蘸取,浸泡入含有2%犊牛血清和含青链霉素的汉格氏液中,充分涮棉试子,反复冻融3-5次,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接种材料。最常用的病*滴度测定技术:空斑试验、终点稀释法。病*中和试验:是检测病*和新分离病**珠鉴定的最经典的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用于检测具有血凝特性和病*(流感病*).免疫转印技术:用于病*蛋白质的分析.PCR技术:检测语素核酸和病*感染诊断,用于DNA病*的检测。RT-PCR:检测RNA病*。PNA芯片技术:主要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和不同病*的鉴别诊断。八、主要的动物病*1.绵羊、山羊痘病*:皮肤及黏膜形成疱疹、化脓、结痂、死亡高;病*为卵圆形,衣壳为复合对称;核酸由双股DNA组成;绵羊与山羊痘病*间存在共同抗原,但不会交叉感染;2.黏液瘤病*:为兔病*属;经呼吸道感染;症状为眼结膜炎、特征性“狮子头”;体温4℃;诊断:检查感染细胞中的胞浆包含体。非洲猪瘟病*:有囊膜、衣壳20面体对称;基因组由单分子线状双股DNA组成;是唯一已知核酸为DNA的虫媒病*,由软蜱传播;症状:全身出血、呼吸障碍、神经症状:本病为OIE报告病。3.疱疹病*科:包括伪狂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马立克氏、禽传染性喉气管炎、鸭瘟病*。伪狂犬:①病*呈球形,有囊膜、有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只有一种血清型;②有理想的疫苗,TK-\ge双基缺乏疫苗;③感染猪可周期性排*;康复猪分泌物排*,但粪尿不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①即咎疱疹病*1型,病*呈球状,衣壳20面体对称,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绒状双链DNA;②感染细胞内有嗜酸性核内包含体;③只有一个血清型;④主要有两种表现型,呼吸道型和生殖型。马立克病*:①即禽疱疹病*2型,衣壳20面体对称,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②特征:致肿瘤,外周神经肿大、两肢麻痹;③4种病型,内脏型、神经型、皮肤型、眼型、④病*不经卵传播,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禽传染性喉气管炎:①即禽疱疹病*工型、有囊膜;②只能在鸡胚及其培养物内增殖③症状:咳出血样粘液,白喉样变、发病率%,死亡率50%。鸭瘟病*:1.即疱疹病*1型,只有一个血清型;2.症状:肠炎、脉管炎广泛局灶性坏死,产蛋率降25%、发病率10%;3.一旦发病应首先紧急免疫接种。4.腺病*科:包括犬传染性肝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犬传染性肝炎:1.即犬腺*症、无囊膜、20面体对称、有纤突;2.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双链DNA;3.弱*疫苗被接种犬排放到环境后,而支其它与之接触的犬获得高水平免疫;4.症状:肝、肾、脾、肺的严重出血、坏死;康复期出现“蓝眼”;感染犬可尿粪、唾液排*。产蛋下降综合征:1.无囊膜、20面体对称;2.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只有一个血清型;3.症状:褪色蛋、软壳蛋、输卵管上皮细胞坏死且可见核内包涵体;4.主要传染源:蛋。5.细小病*科:包括猪细小病*病、犬细小病*、鹅细小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貂肠炎病、貂阿留申病。猪细小病*:1.无囊膜、20面体对称、单分子线状单股DNA;VP2是主要免疫原性蛋白;2.只有一个血清型,具有血凝部位;3.诊断:可用荧光抗体检病*;检测血清抗体价值不大。犬细小病*:1.无囊膜、20面体、单分子线状单股DNA;VP2是保护抗原;2.犬、猫、貂细小病*可交叉免疫;3.特征: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肠炎、严重脱水;4.诊断:用HA-HI实验检测犬粪悬液中病*;5.具有血凝性。鹅细小病*:1.即小鹅瘟病*,无囊膜、20面体线状单股DNA;VP3为结构蛋白;2.无血凝活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与番鸭细小病*存在部分共同抗原;3.可通过卵*将抗体传给后代;4.3-20日龄小鹅死亡高、下痢。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即猫瘟热,感染后5天可测到中和抗体,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成正比。貂肠炎病*:1.即貂细小病;特征:急性肠炎和白细胞减少;2.诊断:常用HA-HI实验。貂阿留申病:1.无囊膜,20面体,单股DNA;2.症状:1性消耗性、超敏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引起:肝炎、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贫血、死亡;4.可经胎盘感染;5.高滴度抗体不能中和病*,5.诊断:碘凝集实验。7.圆环病*:球形、无囊膜、共价闭合环状双股单链DNA;衣壳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确诊需分离病*后用免疫荧光法。8.反转录病*科:包括禽白血病、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马传贫。禽白血病:1.球形、有囊膜、有纤突、由两个线状正股单股RNA组成,同一亚群内病*间有交叉中和作用;2.症:雏鸡肿瘤,病*血症,淋巴细胞增多症;可垂直传播。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病*:1.球形,有囊膜、单股RNA;2.为小万性病*属成员,感染率可达80%;3.症:2-4月令发生脑脊髓炎;12月令多发性关节炎;病*可通过吃初乳感染;4.诊断: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测抗体。马传染性贫血病*:1.球形,有囊膜、单股RNA,为1病*属;2.症:发热、贫血、*疽、死亡率达80%;3.诊断:补体结合反应。9.呼肠孤病*科:包括禽正呼肠孤病*、蓝舌病*、质形多角体病*。禽正呼肠孤病*:1.无血凝活性;2.鸡感染普遍,常无症状,或关节炎综合征、暂时性消化系统絮乱。蓝舌病*:1.球形、无囊膜、三层衣壳、20面体、环状病*属,双股RNA;VP7为群特异性抗原;VP2为型特异性抗原。2.病*有血凝性、经库虫蒙传播;3.症:高热、舌部发绀、唇部水肿。坏疽性鼻炎;4.诊断:必须临疹与病*分离相结合分离病*应取急性发热期的全血。质型多角体病*:1.家蚕、质型多角体病*;2.球型、20面体;3.易溶于碱性,在肠中碱性消化液中释放病*;4.蚕室消*时,应用甲醛与新鲜石灰配制成混合液。10.传染性法氏囊病*:为双RNA病*科;1.无囊膜、20面体、双链双节段RNA;VP2为保护性抗原;2.有两个血清型,无交叉保护,1型只感染鸡;2型无致病性;3.症状:3-6周龄鸡最易感;4.诊:用免疫荧光抗体检病*。11.副黏病*科:包括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犬瘟热。新城疫:1.即禽副黏病*1型,IE通报疫病;2.病*为球型、双层脂质囊膜;3.有两种纤突:血凝性神经氨酸酶HN、融合蛋白F;它们的裂解与活化决定病*的*力;4.只有一个血清型,通过气雾、食物、饮水传播;5.诊断:必须作病*分离及血清学实验;即接种鸡胚尿囊腔分离病*,在做HI实验;6.当病*对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0.7,必须向OIE申报疫情。小反刍兽疫:1.主要发生于西非,为OIE通报病;2.病*为圆形、有囊膜、有纤突、螺旋对称;3.为麻疹病*属,单股负链不分节段RNA;4.有两种纤突:融合蛋白F是决定病*感染成功与否的关键;血凝素H蛋白同时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功能;④症:口腔溃疡坏死,回、盲、结、直肠严重出血;5.确诊:病料接种绵羊细胞,特点是出现多核细胞;再进行病*中和试验;6.只有一个血清型,与牛瘟高度交叉保护。犬瘟热:①病*为球形,麻疹病*属,单负股RNA。不分节段;②只有一个血清型,与麻疹病*、牛瘟病*有共同抗原;③最常见的急性型:特征为双相热,且第二阶段拌有白细胞减少症;④确诊:盲传数代后,可出现典型CPE:出现放射状细胞及形成合胞体。12.弹状病*科:包括狂犬病、牛暂时热。狂犬病:①病*为子弹状、有钉撞纤突、有囊膜,螺旋对称,单股分子负链单股RNA;②传播途径:咬伤;③带病*动物唾液具有高度感染性,如用抗体处理可推迟感染进程;④诊:需作脑组织切片,检测Negri氏包含体。牛暂时热:①即牛流行热、三日热;②病*为子弹状,有囊膜、有纤突、库蠓传播;③症状:40℃以上,呼吸迫促,全身虚弱,发病%,死亡1%。13.禽流感:①即“真性鸡瘟”,OIE通报病,为我国一类病;②主要的高致病*株:H5N1,H7N7;③为甲型流感病*属,单负股RNA,分8个阶段,易发生抗原性漂移(基因点突变)和抗原性漂移(基因重组);④有两种纤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具有血凝性和免疫原性;⑤传播:野鸭;⑥诊:从泄殖腔取样,接种于尿囊腔,去尿囊液用鸡红细胞作HA—HI试验。⑦高致病性*株的OIE标准:将含有病*的鸡胚尿囊液1:10稀释,接种4周龄鸡8只,死亡≥6只;⑧该病*为正黏病*科。14.冠状病*科:包含禽传染性支起管炎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①圆形、有囊膜、有纤突;单分子线状正链单股RNA,S蛋白含有抗原位点;②该病*易突变和重组,则预防上存在很大困难;③症状:1-4周龄鸡最易感,呼吸抑制,产蛋下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①圆形、有囊膜、有纤突、单分子线状正链单股RNA,只有一个血清型;②免疫特点:与呼吸道冠状病*、猫传染性腹膜炎病*、犬冠状病*有抗原相关性;母源IgA抗体使仔猪产生被动免疫;仔猪血清中的IgG抗体不能提供保护;唯有通过黏膜免疫才有效;③检测发病期及康复期双份血清抗体,具有流行病学价值。15.蓝耳病:①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和症病*。为动脉类病*科;②病*为球形、有囊膜、20面体、单链不分节段正链RNA,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③症:感染猪出现病*血症,可经胎盘感染,导致坏死性脐带动脉炎;④诊:流产猪仔中病*易失活,应尽快采样,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培养,再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病*。16.微RNA病*科: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病*,鸭肝炎病*。口蹄疫:①病*为球型、无囊膜、单分子正股RNA,为OIE通报病;②共有7个血清型,送检样品水疱液应冰冻保存;③通过检测3ABC抗体可区分野*感染与疫苗接种,感染动物为阳性;④VP1为主要抗原位点,易异变。猪水疱病:①病*为球形无囊膜,为肠病*属,单分子正股RNA,20面体;VP1的第位氨基酸与酶力有关;②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口蹄疫无抗原有关;③感染途径:伤口,消化道;④检测:ELISA检病*。鸭肝炎病*:①Ⅰ型分布全世界,主要感染5周内鸭,出现角弧张,死亡%.主要为接触传播;②诊断:分离病*接种鸡胚尿囊腔,出现胚液发绿。17.兔出血症病*:①为嵌杯病*科,呈球形,无囊膜,单股正链RNA,有两个ORF;②只有一个血清型,其主要结构蛋白VP6.是保护性抗原,可凝集人红细胞;③该病俗称“兔瘟”,经粪-口途径传播,2月龄以上兔易感,出现流鼻液,神经症状,全身出血(肺,肝最为严重)。发病率%;死亡率90%。18.*病*科:包括猪瘟、牛病*性腹泻、乙脑。猪瘟:①圆形、有囊膜、20面体、单正股RNA、E2为保护性抗原;②只有一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为基因2群,但石门系*株为基因Ⅰ群;③扁桃体是最先定居的器官,特征性病变为出血病灶和脾梗塞;④慢性病猪最显著的病变是:胸腺、脾、淋巴结发生中心完全萎缩;⑤诊断:荧光抗体法;但细胞培养可分离病*但不产生CPE牛病*性腹泻病*:1、即牛病*性腹泻(急性);或黏膜病(慢性)2、为球状、20面体、有囊膜、单股正链RNA3、其中1型与猪瘟有交叉抗原;2型的*力更强;4、症状:发热、整个消化道糜烂、白细胞减少、流产等。乙脑:1、即日本乙型脑炎;呈球型、有囊膜、有纤突、单(股)正股RNA2、症状:;流产、死产等3、诊断:乳胶凝集试验4、能凝集鸽和绵羊的红细胞。19.朊病*:1、既非DNA病*,也非RNA病*2、病*无核酸,有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3、其病*性于正常朊病*蛋白prpc转变为致病性朊病*4、病变:脑组织出现泡变性淀粉样蛋白块、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但不引起炎症、无包含体产生、不诱导干扰素、不破坏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引起宿主的免疫功能包括:羊痒病、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毛传染性脑病、传染性貂脑病、克雅氏病。20.家蚕核型多角体病*:1、呈杆状,有囊膜、双链DNA,有折光性,易溶于碱液;2、病*的包含体称多角体。是在感染的细胞核或质中产生的包含和保护病*粒子的一种蛋白质结晶,多为六角形十八面体;3、新鲜石灰浆对其有较强的杀灭能力。九、抗原与抗体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性:包括免疫原理与反应原性。免疫原理: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反应原性:既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分子的宿主生物系统、免疫剂量与免疫途经。、抗原分子的特性:异源性、分子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物理状态、对抗加工和呈递的易感性。不同免疫途经的免疫效果:皮内皮下肌注腹腔注射静脉注射.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与淋巴细胞特异性受体/和抗体结合,具有特殊立体结构型的免疫活性区域.抗原表位:由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构象表位:也叫不连续表位,指抗原分子中由分子基团间特定的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顺序表位:也叫连续表位,指抗原分子中直接由分子基团的一级结构序列决定的表位。T细胞表位:被MHC分子递呈并被T细胸受体BCR识别的表位。B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被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抗体分子所识别或结合的表面.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多糖、类脂、药物分子。异种抗原:来自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物质。同种异型抗原:与免疫动物同种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的抗原物质。如:血型抗原、同咱移植物抗原。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份。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超抗原SAG:如金*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素,具有强大的刺激T活化的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诱发最大的免疫效应。亲细胞性抗体:IgG可与B细胞、巨噬细胞结合;IgE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IgM为五聚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其他为单体结构。抗体分子由四条肽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抗体分子中:VH-Vc:为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部位;CH1-CL:为遗传标示所在;CH2:为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CH3:具IgG与B细胞,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的部位;CH4:是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FC受体的结合的部位。IgM:产生最早,可进行早期诊断。具有抗菌、中和病*素等作用。IgA:分泌型,,对粘膜免疫有重要作用。单克隆抗体: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多克隆抗体:采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将抗原物质经不同途征注入动物体内,经数次免疫后果取动物血液,分离出血清,由此得的抗血清称为“。。。。”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动物最最要的造血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即腔上囊,为禽类所特有;是诱导B细胞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可作为外周淋巴器官。能捕捉抗原和合成的某些抗体。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过滤和清除异物;免疫应答的场所;脾脏:红髓生成红细胞、捕获抗原;白髓产生免疫应答;有滤过血液的作用;有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为免疫有大的重要场所;产生“特夫素”,能增强巨噬细胞和中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哈德氏腺:为禽类眼窝内的腺体之一,在上呼吸道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对疫苗产生抗体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黏膜部淋巴小结:构成重要的黏膜免疫系统。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CP2分子、CD3分子、CD4分子、CD8分子、有丝分裂原受体。B细胞的重要标志:B细胞抗原受体BCR、FC受体、补体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K细胞:即杀伤细胞;具有ADCC作用,即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作用,K细胞作用:抗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移植物排斥反应、清除自身的凋亡细胞。ADCC作用:K细胞的重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抗体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D的Fc片段结合,从而被活化,释放溶细胞因子,裂解靶细胞;称为“ADCC”作用。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也具有ADCC作用;主要作用: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抵抗感染、排斥骨髓细胞的移植。抗原递呈细胞:即辅佐细胞、A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朗罕氏细胞。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巨噬细胞的作用:一、结合有抗体和补体的抗原更易被巨噬细胞的吞噬,即ADCC作用;二、为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树突状细胞:即D细胞,通过结合“抗原体复合物”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补体: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系统含量稳定与抗原刺激无关。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补体激活作用:细胞溶解、细胞粘附、调理作用、免疫调作、炎症反应、病*中和、(复)免疫复合物的溶解。十、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是指有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些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多肽分子。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并参与组织修复等。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在白细胞间起免疫调节作用的因子。干扰素IFN-R:由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有免疫调节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分子。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一、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二、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效应三、多效性四、沉余性五、协同性六、颉顽性十一、免疫应答1、参与先天性免疫应答因素:解剖屏障、可溶性分子与黏膜结合受体、炎症反应、NK细胞、吞噬细胞。2、树突状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3、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线型表位。4、细胞识别抗原的分子基础:是其膜表面抗原受体BCR和抗原递呈细胞的MHC分子。5、B细胞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其膜表面抗原受体BCR的膜免疫球蛋白mIg。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中心环节:是TH细胞的活化和克隆增殖。7、效应性T细胞:CTL和TDTH细胞。CTL:细胞*性T细胞。TDTH: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8、穿孔素和粒酶:由CTL细胞产生,是导致靶细胞溶解的重要介质。9、肿瘤坏死因子(TNF-P):由CTL细胞释放,可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诱导细胞自杀。10、体液免疫:由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的过程。11、初次答应:具有潜伏期;最早产生的抗体为IGM;其抗体总量低,维持时间也较短。12、再次应答:潜伏期显著缩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长;产生抗体大部分为IGM;13初次应答:反应的B细胞为幼稚型B细胞;再次应答:反应的B细胞为记忆型B细胞。14、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致敏、反应、效应阶段。15、抗体的免疫学功能:中和作用、免疫溶解作用、免疫调理作用、局部黏膜免疫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作用、对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抑制作用(如:支原体、钩端螺旋体)十二、变态反应1、I型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1)、参与过敏反应的成分:过敏原、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IGE结合的Fc受体。(2)、过程:IGE抗体的产生、活性细胞的致敏、过敏反应。2、II型变态反应:抗体依赖性细胞*性变态反应,常见的有:输血反应、新生畜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传染病。3、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常见的有血清病(如:肾炎、关节炎)、自身免疫复合物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ArthurS反应、由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复合物。4、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的有:Jones-mote反应、接触性变态反应(皮肤湿疹)、结核素变态反应、肉芽肿变态反应。十三、抗感染免疫1、解剖屏障:皮肤和黏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2、可溶性分子与膜结合体:(1)、补体:由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脾、肝产生。(2)、溶菌酶:由吞噬细胞分泌,可杀灭G+菌。(3)、乙型溶素:由血小板释放,对热稳定;对G—菌有溶菌作用。(4)、干扰素:宿主细胞,受病*感染后,由巨噬细胞的等合成;可使正常产生抗病*蛋白。(5)、抗菌肽:抗菌作用。(6)、C—反应蛋白:促进吞噬细胞的作用。(7)、膜结合受体:诱导机体的固有性免疫应答。3、参与先天性免疫的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4、NK细胞:直接杀灭病*感染细胞,抗病*感染的早期起重要作用。5、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特异性、免疫期、免疫记忆。6、抗细胞外细菌感染:以体液免疫为主,包括:(1)、抗病*性免疫,(2)、溶菌杀菌作用,(3)、调理吞噬作用。7、抗细胞内细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如结核布氏、李氏杆菌的胞內菌所引起的慢性感染。8、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细胞亚群、,细胞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9、真菌的致病作用:主要依靠顽强的增殖力及产生破坏性酶及*素、破坏易感组织。10、病*感染初期,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因子Inf-、IL-12、IFN、NK行使抗病*作用,其中干扰素、INF是机体抗病*的主要非特异性防御因素。11、预防再传染:主要靠体液免疫作用;疾病的恢复: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作用;12、igG:具有免疫记忆特性;是抗病*的主要抗体;在病*的中和作用和K细胞参与的adcc反应中占主要地位。而且igG具有调理作用。13、分泌型iga:在抗黏膜感染免疫中起主导作用。14、抗病*感染的细胞免疫主要有:(1)、细胞*性T细胞的作用;(2)、致敏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3)、K细胞的adcc作用;(4)、nk细胞识别和破坏异常细胞。15、抗原虫感染的免疫:(1)、抗体通常作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游离生活的原虫,而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内寄生的原虫;(2)、弓形虫和小泰勒焦虫的免疫应答主要为细胞介导免疫。16、抗蠕虫感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e;其体内ige抗体显著增高,呈现i型变态反应。十四、免疫防治1、天然主动原免疫:指天然感染自然界中的抗原。2、人工主动免疫:指给动物接种疫苗类*素,而产生的。3、天然被动免疫:指新生动物从母体获得抗体。4、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免疫血清输入未免疫动物。5、常用马制备破伤风抗*素:用牛制备猪丹*血清。抗病*血清用同种动物制备。卵*抗体用于防制法氏囊病和小鸭肝炎。6、提纯的大分子疫苗:多糖蛋白结合免疫、类*素疫苗、亚单位疫苗(从细菌或病*中分离出蛋白成分而制成)。7、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源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蛋白。提取表达蛋白,加入佐剂制成。8、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与病*或细菌载体基因组重组,筛选可表达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或细菌,制成活载体疫苗。9、基因缺失疫苗: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株*力相关基因切除构建的活疫苗。10、核酸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重组,制成重组质粒。11、用化学合成法人工合成病源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多肽,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再加入佐剂制成疫苗。12、抗独特性疫苗:即内影像疫苗,利用抗独特型抗体可以模拟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与抗原特异性抗体具有同等免疫效应的抗体。13、转基因植物疫苗:即可食疫苗,将编码病源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经植物转基因技术,实现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14、异源疫苗:如用火鸡孢疹病*接种预防鸡马立克;用鸽痘病*预防鸡痘。15、死苗、类*素、亚单位苗不能经消化道接种;应肌注;16、刺种:可用于鸡痘疫苗的免疫方法。17、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因素: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疫苗质量、疫病原的血清型与变异、疾病的免疫的影响、母源抗体、病源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十五、免疫学技术1、免疫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1)、特异性与交叉性;(2)、抗原与抗体结合力(弱能量的非共价键结合;(3)、最适比例性;(4)、反应的阶段性。2、前带现象:凝集反应时,因抗原过大的颗粒性抗原,容易出现抑制可见反应的现象。(需将抗体作递进稀释而固定抗原浓度)。3、后带现象:沉淀反应的抗原为可溶性抗原,因抗原过量而出现后带现象。(抑制可见反应)。(需将抗原稀释以避免过量)。4、免疫制备技术中,最为主要的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5、参与凝集试验的抗体主要为IgG和IgM。6、直接凝集试验:指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包括玻片法、试管法两种。7、间接凝集试验:以红细胞或乳胶颗粒为载体,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致敏于红细胞或乳胶颗粒表面,用以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8、免疫血清学的反应的影响因素:电解质、温度、ph9、血清学反应一般用生理盐水稀释液,标记抗体技术中用PBS作稀释液,禽类血清用8%de高渗氯化钠作稀释液。10、血清学反应常用PH为6~8;如:降至等电点时,出现假阳性。11、环状沉淀试验: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一种沉淀试验,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检测。12、双向双扩散:用于抗原的比较与鉴定;双向单扩散:沉淀环面积与抗原浓度成正比。13、免疫电泳:由琼脂双扩散与琼脂电泳技术结合而成;可以通过电泳将复合的蛋白质分开。14、高敏感性标记分子有:荧光素(FITC)、酶、放射性同位素。15、免疫酶标记技术: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应用最广。16、放射免疫分析: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高敏感性;灵敏度可达皮克(pg)级水平,用于生物活性物质、药物残留的检测。17、中和试验:具有严格的种、型、量的特异性。18、PD50:半数保护率;CCID50: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IMD50:半数免疫量;ELD50:鸡胚半数感染量。源于:新疆畜牧兽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