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主要侵犯腮腺及各种腺体,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
※※※※※※※※※※※※※※※※※
病原学
腮腺炎病*属副粘液病*科,病*呈球形,大小悬殊,直径为80-nm,为单股RNA病*。
※※※※※※※※※※※※※※※※※
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通过空气飞沫进入上呼吸道后,在粘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繁殖,进入血液引起第一次病*血症。
由于腮腺炎病*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很高的亲和性,病*定位于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在此进一步繁殖复制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血症,并侵入第一次病*血症未受累的器官,因此临床上可出现不同器官相继发生病变。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改变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
颌下腺及其他腺体如睾丸、卵巢、胰腺、乳腺、胸腺、及甲状腺等也可受累;
腮腺腺体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腮腺导管的壁细胞肿胀,管腔中充满坏死细胞及渗出物,使唾液中的淀粉酶排出受阻,而经淋巴进入血流,再从小便排出,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升高。
※※※※※※※※※※※※※※※※※
流行病学史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肿大后9日均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少。
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
※※※※※※※※※※※※※※※※※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日,平均18日;
少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等前驱期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开始为一侧,以后多累及对侧;
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痛,局部皮肤紧张发硬,但多不红,表面发热但不化脓;
腮腺肿胀可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
※※※※※※※※※※※※※※※※※
并发症
生殖系统并发症
腮腺炎病*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故多见于成年患者,小儿少见。
睾丸炎:多发生在成年患者,在腮腺肿胀1周左右,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和睾丸肿痛,可合并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病变多侵犯一侧。
卵巢炎:约占女性患者的5%-7%,症状较轻,很少引起不育症,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
神经系统并发症-腮腺炎脑炎、脑膜炎
较常见,发生率15%左右,多见于儿童患者,症状一般在腮腺肿大后5-12日出现,患者有头痛、呕吐、嗜睡及脑膜刺激征;
也可发生多发神经根炎、脊髓炎、耳聋等。
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性脑膜炎或脑炎相同。
预后一般良好,但重症可出现偏瘫、昏迷甚至死亡。
胰腺炎
约见于5%的成人患者,儿童少见。
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后1周内,表现为中上腹剧痛或触痛、伴呕吐、发热等,症状多在1周内消失;
血清淀粉酶升高不能作为诊断胰腺炎的依据;
血清脂肪酶升高,有助于诊断。
其他并发症
心肌炎常见;
肾炎、乳腺炎、胸腺炎、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及关节炎等偶可发生。
※※※※※※※※※※※※※※※※※
实验室检查
酶联免疫(ELISA)法:间接荧光免疫检测流行性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可做早期诊断。
病*分离:早期取患儿唾液、血液、尿液或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可分离出腮腺炎病*。
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血清、唾液中的腮腺炎病*抗原可早期诊断。
PCR检测腮腺炎病*RN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与接触史,以发热及腮腺肿痛为特征,诊断较容易。
不典型病例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及病*分离以确诊。
※※※※※※※※※※※※※※※※※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有脓液自腮腺导管口溢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其他病*腮腺炎:A型流感病*、A组柯萨奇病*、副流感病*、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EB病*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确诊有赖于病*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症状性腮腺肿大:糖尿病、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肝病等患者,腮腺导管阻塞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对称性、无触痛、无发热等。
颈部肿块: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颈部或耳后区。
※※※※※※※※※※※※※※※※※
治疗
无并发症的患者保守治疗为主:如口服清热解*药物,卧床休息,进食流食和注意口腔卫生等;
激素、抗病*药物治疗及被动免疫疗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尚不确切;
个案报道小样本研究认为干扰素对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治疗有效,但这种治疗尚未经过大样本系统的研究;
减轻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疼痛和肿胀的方法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阴囊托及阿片类镇痛剂及冰敷;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者应住院治疗。
※※※※※※※※※※※※※※※※※
谢谢阅读!
儿研所感染科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