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刚开始图片 https://m.39.net/pf/a_4793210.html[引起膝、踝等损伤的个人因素?]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有高达35%至65%的休闲与竞技跑者曾经发生下肢运动伤害。由此可见,下肢运动伤害是跑者既讨厌又不得不面对的麻烦。在跑步时,每跑一步,跑者脚部就必须承受自己体重的2至3倍负荷一次,而且,每跑一公里要跑一千多步。由此可见,跑者下肢在跑步时的负担,应该就是是形成下肢运动伤害的最大原因。
相对的,也有一些跑者在严格且长距离的跑步训练后,并没有下肢运动伤害的形成,因此,如果只以跑者跑步时的下肢地面反作用力负荷,来说明跑者的下肢运动伤害的形成,似乎显得过于笼统且不切实际。事实上,应该还有一些其他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造成跑者下肢运动伤害的主要原因。
基本上,形成跑者下肢运动伤害的原因,可以分为个人的因素与训练的因素二部分。
1、个人的因素方面包括:性别、年龄、跑步经验、身高与体重、下肢关节柔软度与肌力、钙质的摄取、以及先前的运动伤害等。
2、训练的因素则包括:每周跑步距离、竞赛经验、伸展运动、跑步地面、晨跑或晚上跑步、每周跑步次数、跑步速度、脚着地时的动作、以及跑鞋等。本文仅讨论个人的因素部分①性别差异会影响跑者下肢运动伤害的发生吗?
一般来说,年轻的女性运动员,如果具有体重过轻与月经周期不规则的生理现象时,往往也会出现骨骼密度低于一般较少运动的女子,进而造成肌肉骨骼系统伤害的可能性提高。不过,男性跑者如果出现骨骼密度过低的现象时,也会出现相同的肌肉骨骼系统伤害。由此可见,性别的差异似乎不是造成跑者下肢运动伤害的主要原因。女性跑者如果出现体重太轻与月经周期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应就医检查且特别注意身体的调养,以避免下肢运动伤害的发生。
②年龄是不是形成跑者下肢运动伤害的原因?
就初学跑步健身或刚开始加入跑步运动行列的不同年龄层跑者来说,年龄较大者确实在身体协调、柔软度、反应时间、平衡、肌力与肌耐力等,都有显著的退化情形,参与跑步运动时的危险因素自然较高。但是,就经常跑步的跑者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跑步的经验与身体的能力一定比同年龄层的初学者佳,造成下肢运动伤害的机会反而会降低。因此,相当不易清楚界定跑者年龄与下肢运动伤害间的关连。③跑者的跑步经验可以显著减少下肢运动伤害的发生。
跑步经验较多者,由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的长期适应,可以减少下肢运动伤害的形成,但是,跑步经验的增加,必须是长期累积的经验提升,而不是短时间内的跑步距离增加或跑步次数提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④身体质量指数与跑者下肢运动伤害呈U型关系。
也就是说,身体质量指数(BMI)较低与偏高者,容易形成下肢运动伤害。不过,由于长期的跑步运动具有减肥的效果,跑者在长期跑步运动后的体重,是否可以作为体重对下肢运动伤害形成的标准,仍然必须进一步的探讨。很显然的,体重较重者每跑一步的地面反作用力会较大,体重过轻者的可能出现身体骨骼密度过低的情形,都可能造成下肢的运动伤害。
⑤下肢关节柔软度是形成跑者下肢运动伤害的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患有胫前痛(shinsplints)的跑者,踝关节的内翻柔软度、跟骨与小腿中线的角度、足底收缩角度、踝关节内翻与外翻角度上,有别于一般未患病的跑者;患有足底筋膜炎(plantarfascutis)的跑者,踝关节的足底收缩角度显著大于一般跑者。跑者踝关节的柔软度与下肢运动伤害似乎有某种关系存在,不过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⑥下肢肌力是否与下肢运动伤害的形成有关?
受到受伤跑者的治疗与康复影响,不易获得有效度的研究成果。如果,完全由运动伤害的观点来看,拥有较佳肌力的跑者,自然较易避免下肢运动伤害的形成。除此之外,作用肌与拮抗肌间的肌力是否平衡(例如大腿前后两侧肌力比)?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⑦钙质的适当摄取可以有效避免跑者的下肢运动伤害。
研究发现,每天mg以上的钙质摄取量,确实可以减少跑者的下肢运动伤害情形。问题是「最佳的每日钙质摄取量?」是多少,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此外,跑者如果曾经有下肢运动伤害的病史,再发生伤害的机率一定较未曾受过伤者高。通常,跑者个人的跑步习惯、原受伤部位机能的减退、以及不适宜的肌肉骨骼生物力学问题等,都是曾受伤跑者容易再受伤的可能原因。
◆跑者延伸阅读
2个测试-你的膝盖当下适合跑步吗?
开始跑步前一定要做的肌力与体能准备!!!跑者的MTSS如何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