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官员竞选秀给谁看?
南京市公推公选47个市*府部门“一把手”全部人选将进行电视答辩。日前从南京市委获悉,其中四个部门的16名候选人3月27日公开亮相进行PK。(见3月27日《现代快报》)官员竞选,在电视上公开PK,让公众了解候选人,公开透明,似乎是民主之举,为什么又要非议呢?电视直播官员竞选是舶来品,但只得其形。外国高官竞选时,候选人上电视鼓吹自己的*治主张,向选民献媚,无非是想选民投自己一票,公众之所以关心直播,也正是可以用票选的力量控制选举结果——把得民心者选上去。但是,南京市直播官员竞选给谁看?给公众看,公众又没有投票权,喜欢的选不上,不喜欢的也无法刷下来,看了也白看;给手握“铁券”的官员看,可能他们心目中早就有了“意中人”了,直播无非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不看也罢。事实也正如此,竞争者在电视直播PK后,还要经过二次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三轮考验”。而每一轮的“考验”都可能被权力左右,就像时下的干部选拔一样,官意的最终裁决权使得电视竞选成为*治秀,假民主让这种形式变得毫无意义。透明、公开固然是程序正义中重要的环节,但最终还需要民意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如果最紧要的关头还是官意主导,民意不能左右结果,再多的公开透明,也是徒劳的。假民意出来的结果,比真独裁更可恶。此外,因为公众没有控制权,竞选官员尽管胡吹海侃,拣好听的说,开空头支票,哗众取宠,反正也没有事后监督,因此这种方式能否选出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孔夫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根据过往经验,那些在电视上舌灿莲花、口若悬河的人,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而缺乏实干精神。我一直认为,官员选拔的过程并不是十分重要,无论是民选还是官选,无论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为贤,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灵敏的问责机制,让官员在任上不能胡作非为,对于公众来说就足够了,西方的组阁制正是这种思路。而我们现行的机制正好相反,强调前面,忽略后面——在选人上下足功夫,而选上之后基本上就放手不管了,这是舍本逐末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