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细胞技术再获国家大奖,攻克难治性红斑狼 [复制链接]

1#

1月10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一揭晓,干细胞技术再度获得!

医院等单位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研究”,荣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据官媒报道,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孙凌云研究团队历时18年,首创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法,确立异体MSC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优化方案,目前已推广到全国30医院应用,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突出贡献。

何为难治性红斑狼疮

10天之前,干哥曾给大家科普过红斑狼疮。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干哥也不劳驾大家翻看历史文章了,在这里再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全身性、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和缓解等特征,发病人群多见于15~40岁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9。

红斑狼疮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红斑狼疮家族中的“甲级战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以免疫调节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但近来老年人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病因可能与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内分泌异常、免疫系统紊乱等多因素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之所以多了“系统性”三个字,表明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包括头发、皮肤、血液系统、肾脏、肺脏、心脏、肝脏、胃肠道、神经系统等,造成多系统损害,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多系统、多器官受损,死亡率高,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传统的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虽能有效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但部分患者仍然复发,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这类系统性红斑狼疮被称为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大,骨髓抑制和感染的发生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攻克系统性红斑狼疮寄望于间充质干细胞

最近十多年来,大量实验与临床证据显示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或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组织与细胞修复、抗纤维化、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功能。

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治疗,可谓对症下药。事实上,近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夏宇欧等[1]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伴有威胁生命的脏器并发症的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患者,应用脐带源(UC)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MSCT)治疗进行研究。该研究对移植前后的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评价,结果发现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异常免疫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抗体全部阴转,肾功能、尿常规恢复正常。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改善血清学方面有作用。

胡锦清[2]选择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CTX(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9.7%,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补体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尿蛋白质(U-Pro)、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WBC)、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表明,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方法。

杨桂鲜等[3]为了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量效关系。将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1组加静脉输注3×10^7个UC-MSCs,2组加静脉输注3×10^7个UC-MSCs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18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WBC、Cr变化不大(P>0.05),而U-Pro、ANA(抗核抗体)、Hs-CRP、ESR、Anti-dsDNA(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在治疗后显著减低(P<0.05),血白蛋白、补体升高(P<0.05)、SLEDAI也随之下降(P<0.05),且U-Pro、ANA、补体3、Anti-dsDNA阳性率在治疗后期2组低于1组(P<0.05),补体32组高于1组(P<0.05);UC-MSC输注时及输注后均未出现移植相关并发症。

该研究表明,在经典的糖皮质激素加CTX治疗基础上加用UC-MSCs治疗SLE,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疗效稳定,持续时间长,且剂量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移植相关不良反应,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其作用途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艾尔肯·吐尔逊[4]选取例从年4月至年10月在医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

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表明,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了显著降低。

刘爽等[5]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效性进行荟萃分析。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Library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发表的采用MSCs治疗SLE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自身对照研究,截止日期至年6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施文献筛选和数据收集。以SLE疾病活动评分、24h尿蛋白定量和补体C3定量为研究终点,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8项研究,共例患者,其中3项研究为RCT,包含6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MSCs可降低SLE疾病活动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1.76,95%CI:-2.00~-1.51,P<0.],可降低蛋白尿水平(SMD=-1.74,95%CI:-2.46~-1.03,P<0.),改善补体C3水平(SMD=1.28,95%CI:0.93~1.62,P<0.)。共有4项研究报道了不良事件。

该研究表明,MSCs可用于治疗难治性SLE和狼疮性肾炎,现有证据表明,其可改善疾病活动程度、蛋白尿和补体水平,确切疗效仍需进一步大规模高质量的RCT证实。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

MSCs治疗SLE的机制可能包括:MSCs可通过细胞间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归巢至肾、肺等组织发挥作用,可抑制T细胞包括Th17、Tfh细胞的增殖,可参与Th1/Th2平衡的调节,可促进Treg细胞的生成,还可抑制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魏姗姗等[6]在一篇综述论文中指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多方面、复杂、原因不明的。荧光染料标记的异基因MSCs在移植后24h出现在MRL/lpr狼疮鼠的肾脏、肺脏、肝脏、脾脏等组织,11周仍可在肾脏中检测到。MSCs可以通过细胞间接触和分泌一些特殊的细胞因子,比如TGF-β1、前列素E2,抑制CD4+、CD8+、记忆和幼稚T细胞的增殖。

在SLE患者自身免疫性炎症环境中,MSCs可以纠正受损的Th1/Th2、Treg/Th17细胞亚群和比例的失衡。MSCs使B细胞静止在细胞周期G0/G1期,从而抑制B细胞分化和趋化功能以及IgM、IgA和IgG抗体的分泌。

也有研究表明MSCs是通过T细胞对B细胞起作用的。此外,MSCs还可以干涉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MSCs不仅可以对细胞产生作用,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例如研究提示UC-MSCT可以下调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促炎因子(TNF-α、IL-6、IL-12),增加Th2细胞因子(IL-4、IL-10)。

总之,MSCs可能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细胞因子而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宇欧,王宏.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7(5):44-45.

[2]胡锦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11(36):54-55.

[3]杨桂鲜,潘丽萍,陈志琴,周巧艳,汪成孝.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量效关系[J].云南医药,,36(6):-.

[4]艾尔肯·吐尔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9(19):.

[5]刘爽,郭雨龙,杨静逸,王维,徐健.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性的meta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50(6):-.

[6]魏姗姗,赖宽,曾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4(1):57-6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