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论坛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实验室 [复制链接]

1#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2.html
参考文献

周仁芳,胡朝*。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实验室检测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年12月第41卷第12期:-.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自年由Davies等在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了ANCA,自此ANCA已成为小血管炎的生物学标志,主要存在于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患者中,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EGPA)。ANCA也可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病,以及淋巴瘤、感染性疾病及某些药物使用后等。ANCA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通常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assay,IIF)和针对其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各种免疫学方法。临床实验室检测ANCA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ANCA的临床推广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对ANCA的实验室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IIF检测ANCA

IIF作为最初发现ANCA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已成为ANCA最为经典的常规检测技术,开创了ANCA实验室检测的里程碑。IIF检测ANCA(IIF-ANCA)根据在乙醇、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实验室基质上呈现的荧光模型,通常分为胞浆型ANCA(cytoplasmicANCA,cANCA)、核周型ANCA(perinuclearANCA,pANCA)及不典型ANCA(atypicANCA,aANCA)。根据ANCA检测的相关国际共识[3-4],以及最近国内达成的ANCA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更加明确了IIF是ANCA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IIF-ANCA的准确性与实验室基质(包括固定方法)、荧光素标记的二抗结合物及实验操作(如孵育、清洗)等因素有关。另外,IIF-ANCA也存在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如实验操作的费时、费力及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特别是荧光结果判读的主观性影响、缺乏统一标准及特殊培训要求等。上述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IF-ANCA的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对此,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可以提供IIF-ANCA的自动化方案。不仅包括实验操作的自动化(前处理),甚至能实现IIF-ANCA阴/阳性、荧光模型及滴度等自动判读。

Boomsma等[6]在ANCA特异性抗蛋白酶3(proteinase3,PR3)抗体阳性的GPA患者中,第一次使用IIF-ANCA自动判读技术,与人工判读的IIF-ANCA进行对比研究。虽然发现IIF-ANCA自动判读的符合率低于人工判读,但自动判读技术检测ANCA的滴度值增高可预测GPA患者的复发,其阳性预测值高于人工判读(69%/56%)。AKLIDES作为较早开发的IIF-ANCA自动化分析系统[7],与人工判读的阴/阳性结果符合率可达89.1%。结合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实验基质,能自动鉴别cANCA、pANCA及aANCA荧光模型。但在判读cANCA和aANCA时,该自动化分析系统与人工判读存在部分差异。另外,Damoiseaux等[8]研究也表明,抗PR3抗体阳性的AAV患者中,IIF-ANCA自动判读系统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上的敏感性低于人工判读(74%/92%);而在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上的敏感性与人工判读基本一致(95%/97%)。ANCA特异性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体阳性的患者中,IIF-ANCA自动判读系统对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上呈现的pANCA荧光模型识别能力较好,但对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上呈现的胞浆型荧光模型识别较差。

同时,对于IIF-ANCA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还包括近年来建立的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IIF检测ANCA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MPO抗体、抗PR3抗体等)。如在同一生物芯片上针对不同实验基质(细胞、组织及抗原微点)所建立的生物芯片技术[9]。以及基于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包被MPO、PR3靶抗原的不同尺寸荧光微珠,建立的自动化多参数细胞微珠技术(automatedmultiplexCytoBeadtechnology)的数字IIF[10]。Csernok等[11]对MPA、GPA患者及疾病对照组进行基于上述两种新技术的相关研究,由于IIF-ANCA的自动判断性能与实验基质、识别模式定义有关。因此,此些新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对MPA和GPA的诊断性能仍存在争议。

目前,IIF-ANCA自动化分析系统对ANCA阴/阳性判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典型的ANCA荧光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能减少ANCA检测结果在实验室内、实验室间的差异,且能提高实验室对IIF-ANCA的工作效率。此项新技术也可避免人为判断ANCA滴度进行的血清稀释,从而对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可实现IIF检测ANCA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同时检测。因此,IIF-ANCA的自动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会对其标准化进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仍需要多中心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应用于常规检测。

二、ANCA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

自ANCA被发现后,研究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鉴定出MPO是pANCA的主要靶抗原,PR3确认为GPA患者cANCA的主要靶抗原。ANCA靶抗原除常见的MPO和PR3外,还包括其他靶抗原,包括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leukocyteelastase,HLE)、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溶酶体(lysozyme,LYS)、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G,CathG)及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等。由于针对其他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仍未十分明确,因此临床上主要检测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其对AAV的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抗MPO抗体、抗PR3抗体的检测,从最初使用靶抗原直接包被微孔板的第一代ELISA检测技术(间接法),发展到使用单克隆抗体包被微孔板以结合靶抗原的第二代ELISA检测技术(捕获法),以及使用桥联分子包被微孔板以结合靶抗原的第三代ELISA检测技术(锚定法)。由于第二、三代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高于第一代[12],且能够减少抗原包被过程中对其表位的影响作用,检测的抗PR3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存在较好的相关性[13]。因此,第二、三代ELISA检测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的抗MPO抗体、抗PR3抗体检测。如目前主要用于抗PR3抗体的第三代ELISA检测技术,由于其优异的检测性能,甚至被誉为高敏感的ELISA检测技术[12]。

此外,ANCA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亦从ELISA发展到高敏感性、易自动化的其他检测新技术,如线性免疫印迹法(Lineimmunoassay,LIA)、高通量流式免疫法(multiplexflowcytometricimmunoassay,MFIA)、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s,CLIA)、荧光酶免疫法(fluorescent-enzymeimmunoassays,FEIA)等[14]。KaulR等[15]使用MFIA对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进行性能评价,此项新技术与ELISA比较,抗MPO抗体的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3.4%和99.2%,总体符合率为97.7%;抗PR3抗体的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3.1%和95.4%,总体符合率为94.4%。在pANCA中抗MPO抗体的阳性率为93.3%,cANCA中抗PR3抗体的阳性率为94.9%。MahlerM等[16]使用CLIA进行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的性能评价。与ELISA比较,抗MPO抗体的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和85.7%,总体符合率为91.5%;抗PR3抗体的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和92.5%,总体符合率为95.8%;抗PR3抗体量值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此外,文献也报道[17],抗PR3抗体的CLIA检测技术与第三代ELISA比较,第三代ELISA会存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检测抗PR3抗体假阳性情况。另外,上述技术平台开发的检测系统能实现自动化、定量、随时待机及急诊检测模式等。

总之,ANCA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可采用多种免疫学方法,实现高敏感性、自动化及定量检测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ANCA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初诊的临床疑似AAV患者(GPA、MPA),使用上述高敏感性的免疫学方法检测抗MPO抗体、抗PR3抗体已可作为其筛查试验,而不一定使用IIF-ANCA[18]。

三、ANCA实验室检测程序的标准化

在ANCA实验室检测中,通常根据针对的靶抗原不同,分为IIF-ANCA的筛查试验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确认试验。由于不同的检测方法针对的靶抗原特点、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从而可造成IIF-ANCA与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对此,关于ANCA实验室检测程序的标准化问题,一直为实验室、临床所困惑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